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be66d57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2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理解论据的特征,理解运用论据使议论文内容充实的方法。 通过分析例文、现场写作、修改点评,学会议论言之有据。 做到说话、写文章有理有据。 与价值观 学法 指导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一、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住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 环节二 二、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写 作 指 导 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三、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事件、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教 学 内 容 在议论文写作中,除了确立正确鲜明的论点之外,论据的选择必须充分、有说服力。今天,我们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1 / 4

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环节三 佳 作 欣 赏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 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环节三 佳 作 欣 赏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若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若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实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2 / 4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实。以公子小白、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练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学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增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怎样做到议论言之有据? 论据准确; 与观点一致; 材料丰富。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3.指名朗读选出来的作文,最后全班评议。 教学反思

3 / 4

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许多学生写作文不是没有得法,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要言之有据,关键在于要掌握充实、丰富的材料,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多做阅读摘抄笔记。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