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补充练习题下册的全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代汉语》补充练习题下册的全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1f29c3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

精品文档

这里使用了多种的句子,颂扬历史上“中国的脊梁”,连用四个肯定判断的整句,形成排比,给人“无可辩驳之感。写到“中国脊梁”的遭遇时,转用主动句、被动句鲜明对照,其中“有确信,不自欺”“消灭于黑暗中,不为大家所知道”为肯定句、否定句正反对比,增强文章雄辩的气势。

2.下面是毛泽东《实践论》的一段话,试分析这段话所选用的句子及其表达效果。

首先选用一个长句展开论述,之后用一个短句作出结论,给人一个明确肯定的认识。再用一个长句补充论述,便把“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一观点表述得很有力。

3.从语句选择的角度说明作家改动的原因。

(1)原句是陈述句,改句是反问句,改句的反诘语气在表意上显然要比原句的陈述语气肯定、有力。另外,改句也显得简炼。

(2)原句用的是结构上参差不齐的散句,比较拗口零乱。改句中头三个分句都调整成“时间、地点和活动”的格式,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属于整句。音节匀称,条理清楚,突出了粱生宝各个阶段所受的磨难,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3)改句“不要弄乱了次序”比原句“不要把次序弄凌乱了”要好。因为“不要弄乱了次序”跟前边的“不要耽误了时间”,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放在一起显得整齐,匀称。

(4)改句“把你自己”换作“你做学生的”,正好跟前边“我做先生的,字数相当,”结构一致,前后对称,排比得当。

(5)把原句“墙壁很单薄”改成“单墙薄壁”,语意比较切合实际,省得以为是害怕“墙壁单薄”。改成“单墙薄壁”轻轻一笔带过,语意落在后头。再说“单墙薄壁”结构上像成语,为人喜闻乐见。(如果把“左右邻舍”改为“左邻右舍”,就更好了。)

4.《红楼梦》第十七回有这么一段话:“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烈,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这段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修辞效果?

“且一树花术也无,只见许多异草”,用的是“散句”,如果写成“不见一树花木,只见许多异草”,就成为“整句”了。接下去,作者用十个分句对异草加以描写,形成五个对偶。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整句,但是从这一对偶跟另一对偶比较上看,又是用的散句。又如,“垂檐绕住”,跟“萦砌盘阶”构成对偶,这是“整”的,但是“垂檐绕柱,萦砌盘阶”跟它前面的“或垂山岭,或穿石脚”或者跟它后面“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蟠屈”联系起来看,又觉得“整”中有“散”,“散”中有“整”,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这样,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可以取得使语言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

5.按要求回答问题:把下面的(1)句由短句化成长句;(2)句由主动句变成被动句;(3)句由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1)一日,王庆到营西武功牌坊东侧,一个修合丸散,卖杖片,兼内外科,撮熟药,又卖杖膏药的张医士铺里,共了几张膏药,贴疗杖疮。

(2)在我们厂里,他是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去年,他被厂里定为技术员;今年,他又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3)巴考属于那种性格,爽快又多话,你问一句他会详细地说一百句。 6.指出下面由于句子格式选用不当而造成的毛病,改过来并说明理由。

(1)前后两个分句格式不调和,该用同一种格式,却杂用了两种不同的格式。要么用前一分句的格式,把后一分句的“比谁都”提到主要动词前,改为“可是比谁都做得少”;要么保留后一种说法,把前一句的...“比谁都”移到主要动词后,“动听”之前,改为“他说得比谁都动听”。看来,后一种说法比较好,能突...出“说”和“做”两个主要动词。

17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2)多用了否定副词,用错了否定句,把话说反了。“不犯”应改为“会犯”,“没有缺点”应改为“会有缺点”。

(3)整句(对偶句)大小轻重失当,互相包容。“粮食堆成了山”,其中粮食就包括了下句的玉米。

(4)这句的“为了”后面缺少“阻止”之类词语,把意思说反了,成了裁判所烧死布鲁诺是为了传播“日心说”。补上“阻止”,就可保留“把”字句。如果保留状语“为了……”不改,就要用被字句让布鲁诺为话题(主语),说成布鲁诺被×X×烧死了。谁作主语,用“把”字句还是用“被”字句,可根据语境而定。

(四)修辞补充练习答案四

1.什么是修辞格?只要使用了修辞格,修辞效果就一定能提高吗?请举例说明。

修辞格是具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和相应的表达效果的格式。每种修辞格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方式。有的是善意安排甚至刻意经营语句的结构,如对偶,突破了语句参差错综的一般形式,让上下语句特别整齐对称;有些辞格是有意让词语或者句子发生临时的语义变异,安排词语的超常组合,如比喻、借代,故意用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其他事物来称述本体事物。每种修辞格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效果,如对偶使表达具有均衡美,比喻使表达更易于理解,借代使表达特征鲜明。每种修辞格的构成方式都是独特的,表达作用也自有特色,并且两者之间是相对应的,缺一不可。总之,修辞格是异乎寻常的表达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格式。这种表达格式形成一个个特定的类聚,就是各种修辞格。

修辞格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的表现力显著提高,但如果不该使用而用了,则又会降低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误以为使用修辞格就必定比不用修辞格好。中国古代的骈文,通篇使用对偶,反而不及散文受到欢迎,因而没有什么生命力,就是明证。

2.为什么说夸张和浮夸不同?举例说明。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的一种修辞方法,既然“言过其实”,那就说明夸张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它是以现实为基础,用饱满的感情将事物加以铺饰张大,目的在帮助人们认识现实。而浮夸不是植根于现实生活,而是脱离真实的一味夸大与吹牛,因此它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鲁迅对夸张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可见,夸张不能拘泥于事实,要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不致混为事实;同时夸张又不能离开生活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否则,脱离生活真实的“夸大其词”,不能叫夸张,只能叫浮夸。例如有人为了刻划“大”的形象,一味夸大,写芝麻是“一粒芝麻顶破天”,写肥猪,说“猪背上可以踢足球、落飞机”,写流眼泪,说“流眼泪像自来水管喷射出来一样”等等。这些都是失真的浮夸,不是夸张。

3.比喻、比拟与夸张为什么会存在联系呢?举例说明。

比喻、比拟与夸张之所以存在联系就是因为比喻、比拟都必须把两种不同的事物相提并论,而这两种事物一方面要有某种联系,另一方面却又要在性质上或者程度数量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当这种差别非常悬殊的时候,就产生了夸张的意味。例如“眼光正象两把刀”,“天热得发了狂”。都由于把两个差别非常悬殊的事或明或暗地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从而造成了夸张的效果。

4.有人认为下列文字中划线处使用了借代辞格.有人认为使用了借喻辞格.还有人认为使用了借代式借喻辞格。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夏衍《包身工》)

我们认为“芦柴降”是借喻辞格比较正确,不宜说成是借代辞格.因为借代的代体是“代而不喻”,借喻的喻体是“又喻又代”。“她”的“手脚”与“芦柴棒”一样“瘦”,二者之间存存着相似的关系,“芦柴棒”代替“她”,属又喻又代,因此“芦柴棒”是借喻不是借代:、至于说“芦柴棒”是借代式借喻的说法

18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也不足取,因为借喻的本身就具有“又喻又代”的特点.为什么还要制造出一个借代式借喻的说法呢!难道除了借代式借喻的方式还有别的什么式借喻吗?

5.有的同学问:高尔基的《海燕》.用暴风雨的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说成比喻行不行?茅盾的《白杨礼赞》.用白杨树象征抗日根据地的农民,说成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像白杨树一样.不是也行吗?比喻与象征到底怎样区分呢?

比喻与象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是有相似点的,象征则本体和象征义之间也往往有相似处.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当两个慨念的外延交叉时,就既可称之谓比喻,也可称之谓象征。象征与比喻的这种联系,正好说明象征往往是以比喻为基础的,而象征在某种情况下正是比喻的扩大。以上所问的那两个问题都是属于比喻和象征相联系的类型。当然,比喻和象征也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是:

(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比喻和象征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比喻是修辞范畴里的一种辞格;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它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2)从表现形式来看,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好几句话。而象征,既然要通过形象来表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就需要对具体形象作一番细致而深刻的描绘,这样形象内含的象征义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象征义的完成并非一句话,几句话所能奏效,它往往需要文章用好几段甚至全篇才能完成。

(3)比喻和象征构成的基础不同。比喻中被比的事物(本体)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它们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不相似的两个不同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因此比喻都能构成“本体像喻体”的格式。象征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它是“托义于物”。因此象征体和象征义之间构成的基础可以是相似点(在此情况下象征和比喻兼有)也可以不是相似点,而是相关点。这些相关点能使人产生联想,产生类似的思想感情即可。在此情况下象征就不能换成像比喻那样的格式,即“象征体像象征义”。如“鸽子象征和平”“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就不能说“鸽子像和平”“黄河像中华民族”。

(4)比喻和象征的作用不同。比喻是拿熟悉或形象的事物去说明另一与其相似的事物,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章具体,形象的事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

(五)修辞补充练习答案五

1.阅读下文.找出谐音双关的语句.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开始做年糕了。年过八旬的爷爷高兴地在做“寿桃”……大伯做了个“穿山甲”……爸爸早年一高兴就会编快板.这时也做了个“金元宝”举起来说:“元宝金.元宝好.中央送来大元宝。包产到户责任制.农民个个都叫好,经济发展粮食多。家家户户年糕捣.年糕年糕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年糕的“糕”和提高的“高”谐音双关。作者本意不在年糕实,而是着重歌颂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生活逐年提高的社会现实,言在此而意在彼。运用双关使文章具有较高的立意,收到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效果。

2.双关和反语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双关和反语尽管都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理解,而要透过字面的意思去琢磨字面外的意思,但他们还是有很大不同。双关的两重意思可以同时并存,在同一上下文中都顺乎情理,讲得通,但说话者的重点却在字面外的意思上.例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这里的“夜”和“路”在本句中可以是实指,但更重要的意思却在于它们暗指黑暗的社会和革命的征途。而反语是故意说反话,所以反语字面上、字面外两重意思与双关不同,只有字面外的意思顺乎情理,合乎说话者心中的意思,听话者完全不能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否则就会歪曲原意。例如“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豪杰”的本义与整个句意不能并存。

19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此外,反语的两重意思一定截然相反,或者是感情色彩上对立的,对立越鲜明,反语的效果也越明显。双关的两重意思并不一定要求对立。

3.举例说明双关与婉曲的联系与区别。 先举两个例子:

(1)孩子,你可放明白点;你妈疼你,只在嘴上,我可是把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放在心上。(曹禺《雷雨》) .....

(2)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呵!(杨沫《青春之歌》) ....例(1)是婉转,“要紧的事情”没有直白本意,实际指的是四凤同太少爷之间的暖昧关系,说得含蓄得体。例(2)是双关,“夜”、“暴雨”在本句中可以实指,但更重要的是“夜”暗指黑暗的反动统治,“暴雨”暗指突然事件。这样的意思也是含蓄的。可见,婉转和双关都有含蓄的效果它们是有联系的。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双关要关涉两项,重在“表”、“里”两重。表面的意义是次要的,里面的意义是重要的,它是影射的所在。但“表”、“里”两重意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2)自然界的“夜”、“暴雨”同社会的黑暗、突然的政治事件之间当然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婉曲,说的是同本意有关的话,只不过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罢了——同太少爷的暧昧关系,对四凤来说,当然是“要紧的事情。”第二,双关一般要借助词语的同音或多义这些条件“搭桥”;婉曲无需这样的条件。“夜”除了表示大自然从天黑到天亮的这段时问,还经常喻指社会的黑暗,同样“暴雨”或“暴风雨”也可喻指突发事件。

4.说明反义义仿和类义义仿在表达性质上的差别。

仿词虽然能取得新鲜、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但反义义仿和类义义仿在表达性质上还是有差别的。反义义仿侧重于使表达带上同中有异的对比性质;类义义仿则侧重于使表达带有异中有同的类比性质。例如:

(1)“您真是个天才!”“我是个地才,博士!”女科学家冷冷一笑,“正如牛命起源于土地一样,我的认识也是脚踏实地地摸索出来的。”(张扬《第二次握手》)

(2)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李有才作出来的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此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例(1)是反义义仿,通过“天才”、“地才”的对比,说明女科学家的一切认识都是植根于现实,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例(2)是类义义仿,通过作诗的人是“诗人”,那么就类比出写快板的人是“板人”。它们是异中有同的两类人,一类是写诗的,一类是写快板的,不过它们都是能写的作家。

5.仿词与生造词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仿词虽然没有取得语言中词语的正式资格,是修辞性的临时性词语,但不能说它就是生造词。因为仿词有它特定的仿造意义相反或相类语素的构成方式以及具有相应的新鲜、活泼、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合乎辞格类聚系统的条件,所以它是一种人们认可的、喜闻乐见的辞格。生造词却不同,生造词是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或随意造出来的词。例如:

(1)不能帮凶手掩遮凶器和犯罪事实。 (2)公路在太阳照晒下闪闪发光。

例(1)的“掩遮”改变了原有词的形式“掩藏”、“遮盖”,这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词有它固定的形式,任意改变其形式,表达不畅,意义不明,令人费解.例(2)“照晒”是随意造出来的词,不合乎约定俗成的原则,更不可取。

(六)修辞补充练习答案六 1.简述排比与对偶的关系。

20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