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湖北省武汉市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267b0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28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一、语言基础(15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煞尾 刹车 撒手锏 铩羽而归 ....B.弹劾 隔阂 核潜艇 言简间赅 ....C.观止 盥洗 冠名权 羽扇纶巾 ....D.沏茶 蹊跷 栖身处 休戚相关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巧画蛾眉 当垆涤器 功名利禄 子虚乌有 B.刎颈之交 完壁归赵 拾人牙惠 繁文缛节 C.金风送爽 小家碧玉 风驰电掣 振耳欲聋 D.忧心忡忡 养尊处优 颐指气使 美轮美焕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暴雨可以停止,台风会吹过去,断掉的桅可以换一根,一个漏洞可以堵上,火灾可以扑灭;可是对这只庞大的青铜兽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 它呢?

(2)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然后指着 的炮手说:“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3)对朱阿来说,这正是开枪的好机会。德国人 地在抓猪,想要紧紧地抱住它,但猪还是挣脱了。

A.制伏 受宠若惊 手忙脚乱 B. 制服 得意洋洋 手忙脚乱 C.制伏 得意洋洋 七手八脚 D. 制服 受宠若惊 七手八脚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927年8月的一天清晨,宋女士秘密登上停泊在吴淞口的一艘苏联货船,很快,轮船迎着初升的太阳,向北急速驶去。

B.怀着迫切的心情读完了这部亚洲销量最大的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想象力的悬念小说,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C.对于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D.面对金融危机,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四本书。

B.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口保护他,派他出使英国,企图借刀杀人,哈姆雷特途中通过伪造国书才逃过一劫。

C.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写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热衷于葫芦却遭到粗暴干涉,他一毛钱买的葫芦被教员没收,几经转手最后卖到六百块的高价。

D.英国作家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写一个斑点引起的各种联想,从一只钉子、一片花瓣想到木板的裂纹,最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只不起眼的小壁虎。

二、阅读文章,完成6-8题(9分)

西洋镜里的中国文化面目与出路

两个世纪之前,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等等,无一不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而在霍尔巴哈、波维尔等人眼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如果中国的法律变为各国的法律,中国就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作为归向的美妙境界”。

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当然是不完整的,也更是功利的——启蒙思想家笔下的中国,不过是他们按照“既定需要”主动剪裁了的文明片段。欧洲启蒙时代,启蒙思想家急需一种外力作为传统思想堡垒的突破口。而中国文化里恰好有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孔子思想中“有教无类”不分贵贱的平等观念、中国科举制相对开放的人才选拔等等。于是,中国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挑战神权的绝好武器。有人比喻说,中国文化之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结果是“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此话虽有自大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因为对于启蒙思想家来说,中国文化也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今天,汉语、孔子、kongfu(功夫)、书法、京剧、饮食……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面对这股前所未有的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我们无疑有必要省思:老外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吗?是真正认同中国文化,还是更多地出于一种猎奇心态?在我看来,答案恐怕更多地倾向于后者。甚至要警惕这样一种盲目乐观心态:看着发烫的“中国热”,便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中国热”以及莫言获诺奖,只能说明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事实上,莫言的作品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翻译”以及“影视”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还存在着很大的落差,甚至根本就无从说起。而且中国一些传统文化也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更为尴尬的是,像书法、茶道等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究竟如何,不妨与最近风靡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作个比较。这支由韩国“富二代”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各色人等都在尽情地跳,甚至成了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两儿子为老爹拉票的武器。潘基文很骄傲地宣称,“《江南Style》为世界和平带来强劲力量,有超过4亿

人喜爱并欣赏鸟叔的表演”。想想近些年,我们大把地砸钱在纽约做国家形象广告、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据官媒报道说效果还不错,可鸟叔的一阵哼哈唱跳,便吸引了8亿只眼球,我们能不深思吗?

传统文化“强”而当代文化“弱”这种不平衡状态,并不是向世界所展示的一个完整而有活力的中国。显然,未来中国能否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老是仰西方人之鼻息,而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文化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毕竟无论是“中国热”还是莫言获诺奖,背后都有着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文化自恋的心态,而盲目搞出一套标准与人类文明相隔绝,否则便贻人笑柄了。

6.下列表述,不属于“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观”的一项是 A.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中国都让欧洲思想家眼前一亮。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C.中国的法律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美妙的范文。

D.中国的平民和贵族在教育和科举考试等领域已经实现了平等。 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官制度与科举考试、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圣哲文化与贤明统治受到两个世纪之前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盛赞。

B.如汉语、书法等中国文化,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老外的关注,可见中国文化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已经走向全世界。

C.莫言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靠着翻译与影视的传播进入了西方主流视野,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话语权还相当弱。 D.鸟叔发明的“骑马舞”,不到半个月便席卷全球,吸引了8亿只眼球,几乎没花钱却为韩国作了极好的宣传。

8.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如书法、茶道、京剧等因保护不力或墨守成规,呈现衰败模样,而在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反而做得有声有色。 B.“拿东方之火煮熟了西方的肉”意思是中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人才选拔制度帮助欧洲启蒙思想家突破传统思想的堡垒。

C.未来中国要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具有话语权,就必须在接续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

D.既不能妄自菲薄,仰西方文化之鼻息,也要警惕文化自恋的心态,防止搞出一套隔绝人类文明的标准。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C.好贤之相 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被:遭受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所说的判断“奸臣”的依据的一项是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②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 ③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④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⑤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 ⑥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

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有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诗书。对此作者的看法是,只要行事不合乎人之常情,无一例外必定是大奸大恶之人。

D.苏洵希望自己的预言不要应验,否则他虽然得到富有远见的“知言之名”,可天下却将受到奸臣的祸害,终究是可悲的。

12.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