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节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苗族传统节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9545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7

节日的正常开展,同时,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够和对民族传统节日的投资较少,也是传统节日发展受到阻碍的重要的原因。 3.2、 苗族地区人民对民族节日活动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开展民族节日活动现状,持一般和喜欢态读所占比例较大,由于苗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必须去花大量时间劳作生活,没有精力再去对本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做很多关注,而在传统节日里更多的人都是在百忙只中参与进来,人们的第一需要是生理需要,当一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时,要发动民众去搞一些活动,而没有报酬,那是不可能组织得起来。作为山区农民而言,每个人的理想是能够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而不劳作,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光宗耀祖等等。,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民族传统节日活动。这都是影响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的重要原因[4]。 四、苗族传统节日发展变化和趋势:

(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意识的个性表达,其活动内容必然吐故纳新,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当前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改革开放、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二)与经贸交往相结合。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大都与物资交流、经济贸易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大型民族传统节日活动,都与经济交往紧密结合起来。众所周

知,三月三是流传于广西、云南以及邻近各省壮族的盛大传统节日,除了搭歌棚,举办歌会,人们以歌叙情、碰鸡蛋、抛绣球、抢花炮等外,一些外地客商也前往参加,进行商贸洽谈。其规模宏大,成交额可观,为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这种以“节日文化搭台,经济交往唱戏”的形式,广泛地充实了节日活动内容,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自1978年我国开展现代旅游业以来,国内外旅游者迅猛增长,旅游收入大大增加,其中民族地区占有相当的份额。为了满足国内外游人的需要,民族地区除积极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外,还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对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旅游资源尤为重视,大都进行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颇受中外旅游者的欢迎,收到了“旅游为文化添彩,文化为旅游生辉”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与节日结合,使人们的观念更新,视野开阔。正如旅游者们所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低层的旅游,只有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的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才是旅游者所向往、所渴求的旅游”。

(四)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是民族意识、民族个性、民族爱好与审美等的综合体现,为了丰富节日活动,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千方百计地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五、结论与建议

优秀传统文化是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支柱。只有强大无比的民族文化,才有强大的民族精神脊梁,才能使一个民族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如果一个民族虽有优秀传统文化

而本民族的人民对之无所认识,不去挖掘、传承,那么这个民族的人民是不可能具备民族自信心的,也就不可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文化上的问题必须通过现实的活动才能得到解决,反之 则无解决的可能性,现实的问题需借现实的活动解决。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复兴传统节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失是一条重要的现实途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只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了,才是这个民族的真正复兴。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保护苗族传统节日,就是保护苗族民族的根,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西方的传统节日不少是跟神联系的,跟宗教联系的,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跟人联系的,是贵人文、重亲情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对构建和谐身心、家庭和社会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对于塑造优秀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将起到重大的作用[1]。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当前,在举办弘扬某类传统文化的活动时以发扬“传统”为名刻意“仿古”的现象,在中国各地是比较常见的。其实,刻意

模仿古代的某些形式,却忽视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效果往往有限,甚至流于“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传统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做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竹青、杜莹.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功能及发展趋势[J].2004.7(30)3

〔2〕廖明君、萧放. 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2009.2 〔3〕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

〔4〕田祖国. 湘西苗族传统节日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7.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