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微生物与免疫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99fda13b3567ec112d8ad5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类。 基础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 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荚膜、芽孢。

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因每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同,利用生化反应可以鉴别不同种类细菌。细菌大小介于细胞与病毒之间,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适宜条件下,培养8~18h的形态较为典型。

细胞壁是细菌最外层结构,经高渗溶液处理使其与细胞膜分离,以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和革兰氏阳性菌(G+菌)。

G+菌 细胞壁较厚(20~80nm),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肽聚糖(黏肽)为原核生物细菌特有,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占G+菌细胞壁干重50%~80%,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磷壁酸是G+菌特有成分,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其抗原性较强,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或为噬菌体提供特异性的受体;

G-菌细胞壁较薄(10~15mm)除含肽聚糖,还有外膜和周质间隙,属于疏松薄弱的二维结构。

外膜由外膜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

外膜蛋白 外膜中镶嵌的多种蛋白质的统称,主要包括脂蛋白、微孔蛋白。微孔蛋白一般由3个相同分子质量的亚单位组成,形成跨越外膜的孔道,起分子筛选作用,仅允许小分子质量的物质通过,一些细菌的外膜蛋白也作为噬菌体、性菌毛、细菌素的受体。

脂质双层 结构类似细胞膜,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菌体。

脂多糖 由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能够导致动物体发热、白细胞增多,甚至休克、死亡。

G-菌外膜与细胞膜之间有2~3nm厚的间隙,占细胞体积20%~40%,称周浆间隙。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壁主要功能: a 维持菌体固有形态。

b 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1

c 表面抗原决定簇。 d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当细菌受到某些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时,细胞壁被破坏或合成受到抑制,仍能够生长、繁殖、分裂,称为L型细菌。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为脂质双层并镶嵌有特殊功能蛋白质和酶类,不含胆固醇。主要功能:a具有选择通透性;b分泌胞外酶;c有多种呼吸酶;d细胞生物合成场所;

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游离与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mRNA与核糖体结合并将核糖体串成多聚核糖体时,成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分子。常用作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核体(拟核)是细菌染色体,由裸露的双链DNA堆积而成。

荚膜 菌体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大多数细菌荚膜为多糖(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为多肽),少数为透明质酸。主要功能:a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侵袭力;b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细菌鉴定及细菌分型的依据。

鞭毛 细菌表面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成分是蛋白质。可将有鞭毛的细菌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主要功能:a菌体运动;b具有特异的抗原性,统称为H抗原;

菌毛 大多数G-菌、少数G+菌表面遍布,比鞭毛细而短的丝状物,成分是蛋白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可分为普通菌毛、性菌毛。

普通菌毛:一种黏附结构,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F菌毛):由质粒携带的致育因子(F因子)编码,与细菌的接合、F质粒的转移有关,菌毛分六个型,其中2型(F2)为性菌毛。

芽孢 细菌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抵御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杀灭芽孢的方法:160℃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炭疽杆菌芽孢为卵圆形,破伤风杆菌芽孢为圆形。)

革兰氏染色法: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后加碘液染1min→95%乙醇脱色30s→用稀释的石碳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后水洗→干后镜检;G-菌革兰氏染色为红色,G+菌革兰氏染色为紫色。(“大红大紫”联想记忆);大多数G+菌对溶菌酶、青霉素、头孢菌素、龙胆紫等敏感。大多数G-菌对链酶素、庆大霉素、卡那酶素、新酶素等敏感。

瑞氏染色法:滴加瑞氏染色液1~3min→再加等量的中性蒸馏水或缓冲液,轻晃玻片

2

→3~5min后直接水冲洗→吸干后镜检。细菌染成蓝色,细胞核呈蓝色,组织细胞的胞浆呈红色。

抗酸染色法:滴加较多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以酒精灯火焰微加热至产生蒸汽→3~5min后水洗,用3%盐酸酒精脱色→水洗后用碱性美蓝染色液复染1min→水洗吸干后镜检。抗酸性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呈蓝色。

细菌生长繁殖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酸碱度:大多数细菌最适pH为7.2~7.6 温度:大多数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

渗透压:一般培养基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是安全的。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分裂繁殖后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 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

迟缓期 适应阶段,主要是合成和积累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酶系统。

对数期(指数期) 此期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性、生物活性较典型,对外界因素(抗生素等)作用也较敏感。

稳定期 新繁殖细菌与死亡细菌大致平衡,一些细菌的芽孢、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此期产生。

衰亡期 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能量代谢是细菌代谢活动的核心,细菌代谢所需的绝大部分能量是通过生物氧化作用获得,可分为呼吸和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为发酵,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为呼吸。细菌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是糖类。

细胞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热源质 微量注入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G-菌热源质为细胞壁中的脂多糖,G+菌热源质为多糖。热源质耐热,高压蒸汽灭菌20min不会被破坏。

毒素 病毒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侵袭性酶类 促使细菌扩散,增强病原菌的侵袭力。

3

色素 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对细菌鉴别有一定意义。

细菌素 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抗生素 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种能抑制和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维生素 大肠杆菌在肠道能合成Vc、Vk。 生化反应试验

氧化发酵试验 有氧条件下的分解为氧化,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为发酵。大肠杆菌可分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沙门氏菌仅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试验 假单胞菌、气单胞菌氧化酶试验为阳性;肠杆菌科细菌为阴性。 过氧化氢酶试验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乳杆菌及许多厌氧菌为阴性。

VP试验 产气杆菌为VP试验阳性,生产红色化合物,而大肠杆菌VP试验阴性。 甲基红试验 产气杆菌甲基红试验阴性,呈橘黄色;大肠杆菌为阳性,呈红色。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产气杆菌能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由淡绿转为深蓝,阳性;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阴性。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含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当培养基滴加靛蓝基质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生产玫瑰吲哚而呈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

硫化氢试验 变形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遇铁离子产生黑色硫化物,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哚试(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统称为IMVC试验。大肠杆菌呈“++--”,产气杆菌“--++”。

培养基种类

液体培养基 可供细菌增菌及鉴定使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的琼脂即成为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菌种的短期保存;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琼脂,即为固体培养基,可供细菌的分离培养、计数、药敏试验等使用。

基础培养基 可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最常用的是普通肉汤培养基,用于糖发酵试验。 营养培养基 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平板。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选择培养基 如麦康凯培养基含胆酸盐,能抑制G+菌生长,利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长。

鉴别培养基 用肉眼可以初步鉴别细菌。如糖发酵、硫化氢、伊红美蓝培养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