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4年秋季《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与复习资料(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a54e7133d4b14e852468d5

第二节:概述现代自然观三方面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形成基础,重点讲授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与意义,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讲授中要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生态自然观是指导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理念。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即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况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有:(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它先于人而存在,是“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历史性属性,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统一。(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它不断地“生成着和消逝着”以及循环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遵循客观规律且相互转化,其“运动的量是不变的”。(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它反对孤立的、“非此即彼”的认识方法,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它“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表现为:(1)实践性。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

5

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作用。(2)历史性。它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3)辩证性。它以实践论为基础,达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4)批判性。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三)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的物质形态都处于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之中,而系统就是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以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形式存在着和运动着。自然界系统是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和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的物质系统。自然界系统根据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的系统: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第二,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所谓线性作用是指相互作用的量之间有比例关系,各个作用彼此独立,作用可以叠加,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必然性。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如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线性函数和线性方程等。非线性主要是指相互作用的量没有比例关系,变化不均匀,各个作用彼此相干或交叉,作用不可叠加,结果具有随机性和多元性。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实际上都是非线性的,线性是非常少的,线性作用公是在一定条件下实际情况的近似,自然界是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非线性作用居于主导地位。“蝴

6

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是对非线性作用的生动描述。自然界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自由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动态性(系统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处于演化的过程中)、整体性(整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和层次性(自成系统成为互成系统中要素,即系统既可以作为系统存在,同时也作为互成系统中的要素存在)等特点。

第三,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演化过程不可逆性主要是指自然界演化过程不能反转,演化状态不可回归的运动形式。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卡斯蒂认为突现是一种从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孤立行为中无法预测,甚至于无法想像的行为。哥德斯坦认为,突现是指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奇的和相干和结构、模式和性质。可以认为,突现是指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和结构。分叉主要是指自然界系统在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的突然的跃迁和爆发,这种突然的跃迁和爆发是通过演化中的分叉而走上复杂性的道路。系统演化中的分叉点就是突变点。在自然界系统演化的过程中,其演化的机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其中开放性是系统进化的条件,远离平衡态是有序之源,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第四,“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序是表述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包括有序和无序。事物的序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和时空序。从字面意义上讲,混沌与无序是紊乱、混乱和杂乱的意思。但作为科学概念的混沌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确定性系统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性;初始条件经过演化过程中的非线性作用,会产生有重大区别的结果。当然,混沌也不是绝对的,只能说确定性的过程中蕴含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即随机性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但同时,在系统演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确定性的因素,进而可以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化。当然,这里的混沌和有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混沌,也没有绝对的有序,事物的混沌和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混沌到有序,从有序到新的混沌,从新的混沌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体现了在演化的过程中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混沌与有序的辩证统一。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自组织理论就是关于这一方面问题的科学研究。

2.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从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中可以概括出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7

第一,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系统自然观将“系统”的概念提升到哲学的层面“联系”,阐述了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表明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同时,系统科学的发展也为自然界的系统性提供了科学证明,具有确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

第二,复杂性。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复杂性通过许多形相呈现,每一形相都呈现了复杂性某一方面的本质特性,复杂性就是这些呈现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复杂的事物具有简单性,简单的事物具有复杂性,但简单性毕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为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前提。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演化性。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等价性和同一性是自然界的特殊形态,非等价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界的一般形态。既然自然界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必然导致竞争,竞争的存在将会引起更大的差异和非平衡性,因此竞争成为系统演化不可或缺的最为活跃的动力。协同是系统演化的另一个关键要素,通过协同,形成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即系统形成的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序参量一经形成,就会支配系统的演化过程。自然界是存在与演化、等价与非等价、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第四,广义性。针对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系统自然观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不仅揭示了天然自然系统的存在及演化规律,也揭示了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存在及其演化规律,超出了纯粹天然自然的狭义性,具有广义性特征,揭示了自然界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