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捕捉仪的组成特点及在植病流行学中的应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孢子捕捉仪的组成特点及在植病流行学中的应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2d536e2bd960590c6774f

云飞科技——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

孢子捕捉仪的组成特点及在植病流行学中的应用

对于气传性的植物真菌病害来说,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与病害的发生程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明确环境因子与空气中病原菌数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了解病害发生的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菌量,对于认识病害的流行规律和提高病害的预测预报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当前,研究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及变化动态的方法主要有水平玻片法、垂直或倾斜玻片法或垂直圆柱体法降、孢子捕捉仪法以及移动式孢子捕捉仪法。但是前两种方法的孢子捕捉效率和效果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和风速的影响;而移动式孢子捕捉仪则主要用于病原菌的取样,不能实现对病原菌数量的连续监测。因此在对空气中病原菌的动态监测上,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孢子捕捉仪。 一、 孢子捕捉仪简介 1. 用途:

孢子捕捉仪专为收集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而研制,主要用于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孢子捕捉仪可以精确检测、捕捉空气中的病原孢子,然后将采集孢子的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轻松便捷,广泛应用于真菌等微生物的孢子检测、计数、以及植物病害有效防治等。是农业植保部门应当配备的农作物病害监测专用设备。 2. 工作原理:

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采用单向逆流气旋新技术,由机体内置涡轮泵将空气垂直抽取出来,使孢子采集不受气流影响,把孢子从气流中分离,粘负于载玻片上。载玻片更换简单、快捷,显微镜轻松便捷观测。 3. 分类:

孢子捕捉仪按使用可分为三大类:(1)固定式孢子捕捉仪YFBZ1、(2)车载式孢子捕捉仪YFBZ2(3)便携式孢子捕捉仪YFBZ3;

1、固定式 YFBZ1

打开孢子捕捉仪柜门,关掉电源开关,抽出载玻器,放上(或更换)表面涂有适量凡士林的载玻片,然后放入孢子仓,打开电源开关。一定时间内取回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云飞科技——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

固定式示意图

2、车载式:YFBZ2

(1)电源为充电式,输出电压为DC12V;

(2)使用前先将电瓶进行充电,充电时先将充电插头插在仪器充电插座上,然后再将充电器插到AC220V电源插座;

(3)使用时,抽出载玻器夹,放上表面涂有适量凡士林的载玻片(涂面向上),然后插入仪器仓口内;

(4)将设备置于运动的载体的铁制平面上,打开磁性表座开关; (5)打开电源开关,使本机工作;

(6)在监测区域内一定时间下取回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车载式示意图

云飞科技——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

3、便携式:YFBZ3

(1)电源为充电式,输出电压为DC12V;

(2)使用前先将电瓶进行充电,充电时先将充电插头插在仪器充电插座上,然后再将充电器插到AC220V电源插座上;

(3)使用时,抽出载玻器夹,放上表面涂有适量凡士林的载玻片(涂面向上),然后插入仪器仓口内;

(4)放于被监测区域,打开电源开关,使本机工作; (5)一定时间内取回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便携式示意图

4.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名称 型 号 工作电压 材 料 载玻片规格 绝缘电阻 固定式 YFBZ1 交流185-265V/50HZ GB32080-92不锈钢 长:76.2mm;宽:25.4mm;厚:1-1.2mm ≥2.5MΩ 车载式 YFBZ2 DC12V 便携式 YFBZ3 DC12V 云飞科技——致力于中国农业仪器的发展 备 注 可设定12个工作时段; 集气口风速0.3~5 m/s连续可调

二、孢子捕捉仪的研究应用

大多数此类捕捉器是采用真空泵或其他空气驱动装置把孢子吸入捕捉器内,通过碰撞着落到一个运动的收集表面。通常由遮雨板、风向标、捕捉盘、定时钟、进气嘴、空气驱动装置如真空泵、捕捉仓、支架等组成。孢子捕捉仪工作时,空气驱动装置使捕捉仓内形成负压,外面夹带着孢子的空气就由进气嘴吸入捕捉仓内,孢子就被吸附到捕捉盘上的勃性捕捉带上,这样就完成了对孢子的捕捉。研究表明,与以往的捕捉方法相比,利用定容式孢子捕捉仪的捕捉效率更高。

和其他孢子捕捉设备相比,定容式孢子捕捉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于安装了遮雨板、风向标以及在捕捉仓内进行孢子捕捉,能够减少气候变化对捕捉效果的影响;①采用自带的空气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因此可以保证任何时刻吸入的空气体积是一定的,而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进气嘴一般较小,可以避免一些个体较小的昆虫如蚜虫的进入;④通过安装定时钟,能够确保一定的时间后替换捕捉盘,同时捕捉盘能够随时间的推移而移动,这样每一时段空中孢子的数据就记录在捕捉带不同的区域上,从而可以实现对病原菌数量的连续监测。 三、孢子捕捉仪在植病流行学研究中的应用 3.1空气中病原菌的空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是病害流行过程中的一个侧面,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主要研究病害在距离菌源中心一定距离上的发生情况及传播规律问题。当传播条件(气流、风速、寄主植株密度等)相同时,流行速度愈高,传播距离也愈远,传播速度也愈快。另外,传播速度愈快,空间传播范围也愈大,流行速度潜能的发挥也愈大。利用定容式孢子捕捉仪来了解空气中病原菌的空间动态,将有助于对病害流行过程的研究。利用Hirst定容式孢子捕捉仪研究表明大风能够减少大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捕捉量,当一天中最高温度超过19℃时捕捉量迅速增加,并且在24℃左右捕捉量达到最大值。用Burkard孢子捕捉仪对葡萄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飞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中分生孢子浓度与风速的变化一致,而与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相反,但是轻微的降雨能够增大空气中分生孢子的浓度。研究了降雨对空气中柑橘黄斑病子囊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降雨2h后,就能够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仪捕捉到空气中柑橘黄斑病菌的子囊孢子,16h之内子囊孢子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没有降雨时,只能捕捉到少量的子囊孢子;同时还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和离侵染源距离的增大,捕捉量均减少。同样利用Burkard孢子捕捉仪研究发现在降雨超过2~几小时后油菜黑胫病菌的子囊孢子就达到释放高峰,同时释放时间能够持续3天,在同样地降雨条件下,分生孢子释放高峰的出现也只需要几个小时,并且与风向一致方向捕捉到的孢子数要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