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与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与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305a20912a21615792946

中心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 课题:7.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精读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9 月 20 日 上课时间:9 月26 日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教 材 分 析 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震惊”等词语,重点指导“藏、旅”地书写。 过程与方法: 采用“要素”概括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联系。 (三维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学习中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教法与学法指导 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法。 生:收集资料,小组讨论、交流法,质疑法,表演法。 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学 习目 标

教 学 活 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 思考与修改

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 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7、奇怪的大石头 勤于思考 板书设计 怪 善于发问 执著求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课堂检测 他应该( ),可它( )? 作业设计 1、 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全体) 2、 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习。(学优)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中有经过自己反复研读教材,迸发出来的亮点,与学生能够融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另外在处理教材的重难点上也做到了完善的突破,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巨石到底怪在哪里时,能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还有在针对课文中李四光提出的那些问题进行逐步分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李四光是个怎样教学反思

的孩子。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不断地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去品析人物特点,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读文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文的方式方法不够新颖,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去读,中间的过渡语句没有设计得更加精确优美,学生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体会文中的思想,而这堂课中,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学习读书任务。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老师的语言语调是整堂课的血脉,是连串珠子的绳子,所以在这方面,还要不断的练习说话,说话不只是简单的说,而是要说出一种情,道出一种味,这才是课堂的精华,这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