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金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浙大金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338718e9951e79b8927b2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中央银行通常总是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实现这四大政策目标,但是,理论分析和政策实践都表明,这些政策目标,有的可以兼容协调,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有助于充分就业;但其他各个目标之间则更多地表现为矛盾与冲突。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2.中介指标的选择

根据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尤其是根据前三个标准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中介指标能够完全符合五个标准的要求,各国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断调整中介指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1)法定准备金政策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操作 2.选择性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 3.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其它货币政策根据包括中央银行的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二、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管理当局推行一定的货币政策之后,社会经济运行所做出的现实反应,它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货币政策传导于经济过程之后的必然结果。概括起来讲,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 1.内在影响因素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推行货币政策的时机。 2.外部环境因素

由于货币政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中运行的,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现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时滞。

内部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是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 (2)货币流通速度。 (3)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 (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效应发挥的快慢,即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上述时滞的长短;二是发挥效力的大小,这是政策效应衡量的主要方面。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 货币政策目标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做了这样一个概括: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市场机制相对不成熟,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更多的还是数量指标,而不是价格指标。具体来说,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一个指标集,包括M2、M1、现金、贷款规模等,其中短期主要看M1、中长期则要看M2。 3. 货币政策工具

1997年以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最主要的是贷款规模指令性计划。1998年1月1日开始,央行宣布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改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货币政策工具按其重要性排列,各项工具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信贷政策,都是我们的主要政策工具。 4. 货币政策效应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近年来有很多不同的议论,相当多数的人认为,货币政策不像财政政策那样有效,认为这两年的经济增长只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作用。 5. 币政策有效性

判断货币政策有效性,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作用时滞。货币政策作用传导过程告诉我们,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到作用于最终目标,中间隔了很多变量。商业银行、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的行为,无时不在对货币政策作用产生影响,结果使货币政策作用时滞出现长短变化,很不好把握。

第二节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金融得以公平、公正交易的保障。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及特征

金融监管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并授权相应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规则,从而规范参与金融活动的各方的行为。在世界各国,金融都是受到政府监管最严格要求的领域之一。 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应该具有前瞻性、有效性、灵活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二)金融监管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在世界各国金融都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基本原因: 1.外部性 2.信息不对称 二、银行业的监管 (一)准入管制

(二)业务管制与分业、混业经营 (三)资本充足性与《巴塞尔协议》 (四)清偿能力与风险集中监管 (五)审查

“骆驼”评级包括五项内容:资本的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状况(Management)、收益(Earning)和流动性(Liquidity)。 三、证券业的监管

证券业的监管的主要分为两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一)上市公司监管

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发行审核、信息披露、内幕交易与价格操纵等。 (二)证券公司监管

对证券公司的监管,除了市场准入的审批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外,最重要的是流动性和风险的控制。在分业管理体制下,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商业银行和保险业务。为了防止侵害客户的利益,证券公司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和证券,特别是各国都禁止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混合操作。 四、保险业的监管

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对保险业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保险业的监管是指国家机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在本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行政行为。对保险的监管也集中在公平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对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监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和对保险保障基金的监管。 讨论课题:

1.请同学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探讨金融分业与混业各自的优缺点,如何在从分业走向混业的过程中实施更科学有效的监管? 六、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内容:期末考核必修课采取闭卷统一考试的办法。试卷要求覆盖面要广,涉及到课程的各章各节;试卷的各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应有合理的比例;试卷的难度层次:易、较易、较

难、难也应有合理的比例。从考试题型来看,可选择名词解释、是非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分析应用题等形式。

2.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70%),适当参考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要有依据,主要根据是案例讨论、小论文、作业、课堂讨论、到课情况等。 七、本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以任课教师讲解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采用视频案例和实例教学。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论文的写作,锻炼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和培养学生进行学生科研的能力。

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关注身边金融现象,增强对现实金融问题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陈伟鸿.金融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二)参考教材:

[1]伍瑞凡.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杨长江等.金融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张颖等.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朱新蓉.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5]张玉明.财务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杨丽荣.公司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7]陈琦伟.公司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8]王松奇.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10]孙桂芳.金融学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1]夏德仁等.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12]王玉平等.货币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13]郑道平等.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4]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 [15]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16]岳玉珠等.货币银行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7]戴国强.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8]曹龙骐.金融学案例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9]秦艳梅.金融学案例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0]刘学华.新编货币银行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