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金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大金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338718e9951e79b8927b2

二、教学难点

1、广泛定义的货币、财富(wealth)、收入的区分 2、货币的层次划分。

3、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 【教学内容】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识记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一、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的一般含义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大多数人谈到货币时,指的是通货(currency)或现金。 通货是指人们通常使用的钞票与硬币。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货币有特定的含义。对货币的准确定义涉及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1.从一般等价物角度定义货币。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从货币的职能出发定义货币。现代经济学家常从货币履行的职能角度来给货币下定义。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货币是在一定时间或地点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或支付开支时能毫不迟疑地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东西。凯恩斯认为货币是具有一般购买力的能被用来结清债务合同的价格的东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货币具有为一般人能接受的交换媒介的职能。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的一般定义就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1.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 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2.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 (1)现钞(M0)。 (2)狭义货币(M1)。 (3)广义货币(M2)。 3.我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

根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我国的货币分层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临时信用卡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

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统计资料中,有一个“准货币”的口径,这一口径的选择是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而来的:准货币=M2-M1。 二、货币的职能

关于货币的职能问题,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在本节,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然后再将其与西方货币银行学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进行比较。 (一) 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

货币在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二)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职能表述的方法

西方货币银行学中有关货币的职能,又称货币的功能。它与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有相似之处。 1.交易媒介 2.记账单位 3.价值储藏 4.延期支付的标准

第二节 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有关各种因素所作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一)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在有货币的几前年时间中,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按货币的形态及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或者说,是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同商品不断换位的运动。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1.所谓“商品”既包括物质商品、劳务服务,也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

2.在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媒介作用时,货币自身产生的是一种连续的运动,即一定数量的货币或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反复使用的过程。 二、货币流通的渠道

货币流通就采用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即转帐结算流通)两种形式,并有各自的流通渠道。 (一)货币流通的形式 1.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指货币运动采用现金(纸币和铸币)形式,即用现金直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2.非现金流通

非现金流通是指各经济主体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帐户上转移存款的办法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转帐结算一般用于与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之间货币收支有关的领域。 (二)货币流通的渠道 1.现金流通渠道

(1)现金投放渠道。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转入专业银行业务库,称为出库,再由专业银行投入流通领域的过程,称为现金投放。

(2)现金回笼渠道。现金由流通领域回到专业银行的过程,称为现金回笼。 2.非现金流通渠道

只有银行贷款帐户和存款帐户之间的划转,即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发生增减,才会引起存款总额的变化。

三、货币流通的度量

对货币流通需要分别考察金属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以探求其运动规律。 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所谓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规律。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定时期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定时期待实现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在流通中只是作为价值符号而存在。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发行量决定于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纸币发行总量限于它所代表着的金或银的实际数量。 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Χ纸币发行总量 或

第四节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一、 外汇与汇率概述 (一)外汇

外汇(foreignexchange),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偿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资产;第二,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资产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地接受和使用;第三,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 (二)汇率

利用外汇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进行国际结算,就要涉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折算,于是便产生了汇率问题 1.汇率的概念

外汇汇率,又叫外汇汇价,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2.汇率的标价方法

由于汇率涉及到两种货币的比价,于是需要明确以哪一种货币为标准。不同的标准便产生了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3.汇率的种类

外汇汇率的种类很多,依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汇率。按确定汇率的方法分,有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分,有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按汇率变动的方法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按允许使用的汇率种类多少分,有单一汇率和复汇率;按对外汇管理的严格程度分,有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按银行外汇汇付方式分,有电汇汇率、信汇汇率与票汇汇率;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不同,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等。 二、汇率制度的演进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实行稳定的货币平价制度,汇率的变动范围很小;浮动汇率制度是货币汇价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政府不对其进行干预。 (一)固定汇率制度

1.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金本位制的特点是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即每种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由于有关各国的货币同黄金有固定的联系,因而其货币之间也建立起固定的关系。

在金币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市场上的实际汇率,由于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动,往往会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的界线是黄金输送点,汇率可能波动的幅度很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制度

金本位制度彻底崩溃后,原来在流通中的银行券丧失了直接或间接与金币或金块自由兑换的条件,从而蜕化为不可兑换的纸币继续流通,这种纸币制度就叫做纸币流通制度。各国为了确定其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用法律规定单位纸币代表的金量。纸币本身既不含有黄金,也不能兑换成黄金,各国只是以各国货币代表金量的对比作为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二)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的汇率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从1944~1973年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是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是属于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