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六讲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7d6eb240c844769eaeede

第六讲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

通过本专题讲解,帮助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科学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真正明确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径,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信心与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努力。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努力掌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思路与合理化建议,以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难点

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必然与现实可能;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讲授方法与学时安排

根据本专题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三种教学方法解析:一是教师讲述为主,主要是基本战略方针与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并采取案例分析,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好”与“快”的内涵及关系等;二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主要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究,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三是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讲解,老师讲评,从而深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比如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等。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导入】众所周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行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确立后,如何发展经济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历史与现实表明,对于这一问题能否正确解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盛与荣弊。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发展的实际与阶段性特征出发,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那么,什么是“又好又快”?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又怎样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为了探讨与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习第六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0.5学时)

“快”与“好”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通俗说法。“快”讲的是发展速度,“好”讲的

是发展质量和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就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构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还进一步提出“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在“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球第11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4位;老百姓也从“又快又好发展”的经济中得到了实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过以“快”为中心的“赶超战略”。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或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设想。同年10月,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毛泽东对此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

1

为了达到赶美超英的目标,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以“多

快好省”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不可否认,这一战略思想急于求成、超出国力、脱离了实际,但在“高速度、高增长、高积累、高指标”的政策下,我们仍然看到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这个事实就连当时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也不得不承认。

应当肯定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迅速摆脱被动的落后局面、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能的。在一个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很小、综合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意识不强、人们渴望解决温饱等需要快速膨胀的阶段和条件下,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主要矛盾,在国家建设中就需要集中力量保速度。因此,“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不能仅仅求“快”。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的情况,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赶超战略”把“快”放在第一位,虽一度使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最终导致我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经济严重困难局面。“又快又好”发展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其中包含着“兼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理念,但在实践中,总是由于速度和规模似乎更重要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包括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经济繁荣背后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经济增长的技术知识支撑能力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优化问题等,由此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外贸经济长足发展;国内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 1

钱斌.从“赶超”到“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导刊,200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