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英文翻译+原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英文翻译+原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81f87e53a580216fcfed9

第四章 研究步骤、方法及设计产品的确定

本换热器为卧室内压容器,应该选用鞍式支座,依照JB/T4712-92双鞍式支座标准,选用DN?600mmB1型鞍式支座,具体尺寸如表4-2所示。

允许载荷Q(KN) 底板 表4-2 鞍座尺寸 腹板 公称直径鞍座高度筋板 垫板 螺栓间距鞍座质增加100mmDN 高度增l2 量(kg) b4 ?4 e h l1 b1 ?1 ? 加的质弧长3 b3 ?3 2 l 量(kg) 5 600 165 200 550 150 10 8 300 120 8 710 200 6 36 400 24

鞍式支座在换热器上的布置应该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mm时,取LB?(0.4~0.6)L; (1)当L?3000mm时,取LB?(0.5~0.7)L; (2)当L?3000(3)尽量使LC和LC相近,如图4-9所示。

图4-9 鞍式支座转配尺寸

'29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L?LmmL?4112mmCC?655B在本换热器设计中,

4.12 本章小结

经过前面的传热计算、结构计算、阻力计算和工程计算得出此次浮头式(Ⅱ型)换热器的一些结构设计尺寸,具体详细的装配尺寸和零件尺寸会在四张工程制图里表现出来。换热器的主要数据如表4-3所示。

表4-3 换热器的主要数据

项目 壳径DN 管程数Np(N) 管数n 传热面积F1'' 数据 600mm 2 144 67.82m2 项目 管尺寸 管长l(L) 管排列方式 管心距 数据 ¢ 25mmX2.5mm 3.0m 正三角形排列 32mm 30

结论

结论

通过六个月的辛苦努力,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圆满完成。虽然做的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作为大学四年的最后一道大作业——毕业设计,使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收获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设计中经常查资料提高了我们检索和查阅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扎实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应用和系统复习;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更加全面化和系统化。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敢于面对困难,能够独立的查找和解决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管子的胀接没有进行分析计算;

(2)由于管程与壳程的分程使管子的排列不均匀,故存在旁流与侧流的问题,此问题尚未进行分析;

(3)通常在进液管口有挡板控制流速和引流,此结构尚未设计。

31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朱聘冠.换热器原理及计算[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 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6

[3]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庄俊,徐通明,石寿椿.热管与热管换热器[M].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

1987

[5] 董大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6]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编写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石油化学

工业出版 社,1978

[7] 赵克勤,王秀珍,王正.石油化工容器及设备[M].武汉:华中理工 大学出版社, 1990

[8] [美]贾瓦特M.H.化工设备结构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

社,2003

[9] 顾芳珍,陈国桓.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7

[10] 黄振仁,魏新利.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1] 黄振仁,魏新利.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3 社,2005 2003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5]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邓文英.金属工艺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

32

[12]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装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3] 邹广华,刘强.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4] [美]James R.Farr Maan H.Jawad,ASME压力容器设计指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