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英文翻译+原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英文翻译+原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81f87e53a580216fcfed9

附录2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壳程的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强化传热的措施可分为两种:主动强化(有源强化)和被动强化(无源强化)。主动强化需要利用外功,被动强化则不需要外功。常见的主动强化方法有:机械方法、表面振动、流体振动、电磁场、引射、虹吸。主动强化技术至今尚未发现其商业价值,因强化设备投资与操作费用大,机理复杂,并伴随有振动和噪声。目前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般都属于被动强化。

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研究可分为两大发展方向:管程强化和壳程强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管程强化传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目前已有的管程强化换热技术不下百余种,相比之下,壳程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壳程强化传热技术才逐步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在几十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化传热技术被誉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并得到充分的发展。它是能够显著改善传热性能的节能技术,其主要内容是强化传热元件和改变壳程的支撑结构,用以提高换热效率,达到生产的最优化。

各种新型、高效换热器逐步取代现有常规产品。电场动力效应强化传热技术、添加物强化沸腾传热技术、通入惰性气体强化传热技术、滴状冷凝技术、微生物传热技术、磁场动力传热技术将会在新的世纪得到研究和发展。同心管换热器、高温喷流式换热器、印刷线路板换热器、穿孔板换热器、微尺度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新能源换热器将在工业领域及其它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

在新材料研究方面,材料将朝着强度高、制造工艺简单、防腐效果好、重量轻的方向发展。随着稀有金属价格的下降,钛、钽、锆等稀有金属使用量将扩大,CrMo钢材料将实现不预热和后热的方向发展。1 三、发展趋势: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换热效率高等优势,而且对其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目前仍是各种能耗工业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

41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如石油、化工行业中管壳式换热器在各类换热器中所占比例高达 70%。因此,研究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问题对于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四、存在问题:

国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但在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方面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并且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仍非常有限。尚需从事换热器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制造工艺方面加大力度进行研究,使我国换热器技术从各个方面赶上国际水平,也需要各换热设备使用厂家勇于引进和推广新型高效换热器,为我国的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素逸.能源科学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 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1996.40~108.

[3]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潘继红,田茂诚.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析计算.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3. 1998,25(6):27~32. 与节能,2005,1:27~29 力出版社,2004.263~280.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5] 赵晓曦.多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强化问题研究[博士学[6] 江楠,易宏,甄亮等.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换热研究进展.化肥工业,[7] 欧阳惕,黄德斌.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技术研究.山西能源[8] 过增元,黄素逸等.场协同原理与强化传热新技术.北京:中国电[9] 徐国想,邓先和,许兴友等.换热器传热强化性能评价方法分析.[10] 马有福,袁益超,刘聿拯等.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技术的 研究与进展.电站系统工程,2005,21(3):41~43. [11] Kral. D.,Stehlik.P.,van der ploeg,H.J.Helical baffles in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