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提高)知识讲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提高)知识讲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cc8861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4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1)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 (3)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答案】(1)A (2)D (3)C 2.下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思路点拨】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答案】D

【解析】物体的每一点发出的无数光线,即这些光线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上部成像在光屏上,也有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成像在光屏上,所以将凸透镜上部碰掉一块时,只是去掉了该点发出的成像光线的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下部的那部分光线仍能成像在光屏上,所以成像的性质不变,由于通过的光在减少,所以像的亮度变暗。

【总结升华】解答此题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答案,由于将凸透镜上部碰掉一块,上面的光线不能通过,故缺少上半部分。有的同学考虑的更仔细,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应该是缺少下部分。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对其成像的具体过程不清楚造成的,如果掌握了物体的成像光路图,此题就容易解决了。

举一反三:

【变式】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 【答案】C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 像距(v) 实虚 大小 正倒

1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v<2f

2 f<u<2f 实像 缩小 正立 v>2f

3 u<f 虚像 放大 倒立 |v|>u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思路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答案】A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所以A符合题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所以B、D不符合题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v|>u。所以C不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掌握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 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答案】A

4.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思路点拨】(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不同,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U<f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U>2f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2f>U>f 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U<f 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总结升华】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一般学生认为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实际上还能看到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滨州)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C

类型二、作图与实验探究

5.如图所示,有两条光线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P)处和一倍焦距(F)处射向凸透镜,请在图 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思路点拨】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一条,过焦点的光通过透镜之后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凸透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等于物距。 【答案】

【解析】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从二倍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仍过二倍焦点。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特殊光线的折射特点.注意光线上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举一反三: 【变式】【: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例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 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答案】A

6.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的光具座,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 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他应该把光屏放在65cm刻线处至 cm刻线处之间的某个位置。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此时她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左/右)移动,这是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有 (会聚/发散)作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思路点拨】(1)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根据蜡烛和凸透镜所在的刻度算出物距,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