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语文导教案: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2届高二语文导教案:4..12《苏武传》(新人教版必修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689dc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苏武传》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导学过程】

《汉书》作者 ,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Rpq0TssWqo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

- 1 - / 10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Rpq0TssWqo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熟读课文1-3段,做到词如己出

2、指出文段中的斜体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工整地书写于该子下端。

<1)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 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②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③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 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Rpq0TssWqo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④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⑤ 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

- 2 - / 10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 货物与常。Rpq0TssWqo <3)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 亡,告之。⑥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⑦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Rpq0TssWqo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 <一)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二)翻译下列加点字,并指出其活用的类型 1、及卫律所将降者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3、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并标明特殊句式的类型

1、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3 - / 10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6、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7、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8、见犯乃死,重负国。 第二课时 【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4—5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言常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词多义;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英雄气概。 【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掌握一词多义,解释下列个句子中的“以”字的意义与用法 1、少以父任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4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