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新发展(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新发展(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af91fd700abb68a982fbaa

国产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新发展

国产蓝箭-7反坦克导弹,其外形和性能都与美国的海尔法相近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第三届无人机大会上,中国兵器第203研究所首次公开展出了蓝箭-7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其部分指标来看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初的反坦克导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末期,由于装甲兵力的不足够,德国研制了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其发射重量为9公斤,射程为1000米,破甲能力为200毫米/30度倾角,采用导线制导方式-这种制导方式至今仍旧被沿用,但是“小红帽”还未研制成功,德国法西斯就投降了,由于被德国坦克闪击战击败的教训,法国在战后非常重视反坦克武器发展,世界第一种装备部队并参加实战的反坦克导弹-SS-10就是法国北方航空公司研制的,SS-10弹重为15公斤,射程1600米,最大破甲厚度为406毫米,采用目视跟踪目标,手动控

制和导线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SS-10与其改进型SS-11成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代表,其他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前苏联的AT-1、英国的旋火等,但美国对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持明显保留的态度,只是从法国采购了少量的SS-10进行测试,由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精度完全取决于射手人工操纵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其射击精度难以保证,所以出现了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

第一种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X-7小红帽

战后第一种实用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法国的SS-10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采用仍旧采用射手目视瞄准目标,但利用红外测角仪跟踪

导弹,自动形成控制指令,也就是说只要射手瞄准目标,导弹就会击中目标,其代表就是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由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性能较好,成本较低,射手控制简单,至今仍旧被广泛采用,不过第二代也有自己的缺点,其指令仍旧采用导线来传输,因此影响导弹的飞行速度,对付远距离目标时的能力不足,导线在复杂的战场情况下也容易被扯断,另外射手需要在击中目标前始终盯住目标,因此战场生存能力较低,所以出现了被称为二代半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就是将指令传输改为激光、无线电等方式,从而提高导弹攻击目标的可靠性,增加飞行速度,从而减少射手及平台的暴露时间,如欧洲的“中程崔格特”及前苏联炮射反坦克导弹等,但这种方式仍旧需要发射平台始终盯住目标,因此也有些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如美国的海尔法,攻击目标前,可以让前沿观测手用激光照射器照射目标,这样发射平台在发射导弹可以迅速撤离,从而提高发射平台的安全性能,不过激光制导最大的缺点在于对方可以通过激光告警系统探测到导弹的发射和制导,因此可以采取干扰和火力压制的办法来破坏照射器的照射,从而让导弹失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代发射后不用管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这种导弹最大的特点是在导弹可以自主跟踪和锁定目标,直至命中,发射后射手和发射平台即可撤离或者攻击下一个目标,典型的就是美国的标枪导弹。还有一个不为我们熟悉的就是印度的毒蛇反坦克导武器系统,该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导引方式,射程为4公里(机载型为7公里),速度为230米/秒,串联式战斗部,可以采用攻顶弹道,毒蛇反坦克导弹不但装备了印度陆军,还出口到多个非洲国家。

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