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十七、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cfedff910ef12d2af9e74a

2009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化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我们党从抗日战争时期至今,对农民问题的政策总结如下: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这就要是由于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具体地说:首先农民是中国革命是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是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第二,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最后,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2.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实行土地革命,这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1927年召开了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等,《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有一个原则的修正,就是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及一切公共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它采取了没收地方土地分给农民,并实行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政策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绩的需要,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实行这个政策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发族统一战线一边。

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经纲》是一部彻底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建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土地制度的改革,至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一是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二是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巩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农村人民政权建设;四是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五是为国家工业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3.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农业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短短几年时间里,全国亿万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主要经验是: 第

一,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终认为,党的领导是搞好农村合作化的关键,而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方针政策是搞好合作化的重要保证。 第二,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结合起来,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三,坚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使农民在集体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逐步摆脱私有制,从而避免引起思想波动,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4.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在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一些农村出现“包产到户”的做法,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肯定。它成了1978年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先声。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它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各级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5、新时期推动解决“三农”问题

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