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2课祭十二郎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2课祭十二郎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df3ac2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d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也(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 .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

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

【答案】C(A.比:近来。就:就职上任。凭:临。B.应:应付。D.止:留居。既:不久,后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答案】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连词,假如。⑨语气助词,表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十二郎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之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答案】B(“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子为孤”错,应是“幼年丧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克:能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事业 .

C.敛不凭其棺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D.幸其成 幸:希望 .【答案】B(业:动词,继承……家业)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

【答案】D(D.助词,的;其余三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选文都以“呜呼”两个叹词开头,表明作者的感情变得更加强烈。

B.选文第一段写作者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情,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通,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C.选文第二段主要表现作者痛悔、内疚之情,多用整句,情绪激荡,一气呵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第二段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因为十二郎之死的打击,更因自己身体状况特差,所以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答案】D(只是表明自己悲痛之极,并非“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

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丁母忧,葬竞,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

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表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鄱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

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谥日文成公。 .

(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

【注】①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②射声:古代官名。

8.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B.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C.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D.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答案】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C.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晋武帝时,李密给皇帝上了《陈情表》。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答案】D(“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说法不确切,古代的谥号有“褒扬”的,但也有贬义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景仁少年时代就有成就一番大事的气度,司徒王谧见到殷景仁后非常赏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B.殷景仁有才学但不写文章,聪敏而有思致,口中不谈义理,却能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高祖非常了解他。

C.殷景仁引荐刘湛回朝任职,刘湛却嫉妒殷景仁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以怨报德,竟然勾结盗贼想要杀害殷景仁。

D.皇上得知刘湛等人的企图后,就把殷景仁转移到西掖门外晋鄱阳王的府第里保护起来,刘湛等人的计谋没有得逞。

【答案】C(“勾结盗贼”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湛议遣人若劫盗者”可知,刘湛建议派人假扮成盗贼在外面杀害殷景仁,而不是勾结盗贼)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 (2)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答案】(1)(殷景仁)建议应当让文武百官推举有才能的人,把所荐举的人有无才能作为(官员)降职或升职(的标准)。

(2)刘义康听信刘湛的谗言,在太祖面前诋毁殷景仁,但太祖对待殷景仁更加亲厚。

四、语言表达

12.仿照下面的句子,保留加点的词,另写一句话。

该如何形容韩愈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答案】该如何形容鲁迅呢,他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斗士,又是革命洪流中的中流砥柱!(加点词必不可少)

13.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少于50字)。

【答案】这幅漫画的标题写在画的左下方,叫“乌鸦救人”。漫画的正中间画了一口井,井里有一个站在水里的人,井壁上有梯子。在井口的地面上有两只正衔着石子往井里投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