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之《送东阳马生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之《送东阳马生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f2fc8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

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之《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1、作者: , 代散文家。字景濂,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 支,同 。2、皆被绮绣:被,同 。3、与之论辨 辨,通 四、重点词语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 )致( )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 )。录毕( ),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 )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 )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 )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 )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8.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

1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六、理解性默写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2、“今诸生学于太学”一段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七、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本文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4、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

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

7、文章中对老师严厉的描写和对同舍生衣着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9、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本文的中心、也是写作目的。) 八、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你应该怎么做?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2

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说说这对你的影响。

九、实战演练(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略

(二)先公① 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 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 士人家④ 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己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⑤文字,下笔己如成人。 (节选自《 欧阳修全集》)

注:① 先公:指欧阳修。② 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 闾里:乡里。④ 士人家:读书人家。⑤ 诗赋:两种文学体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无从致书以观(买) B.不敢稍逾约(超过) ..C.先达德隆望尊(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D.不敢出一言以复(重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2)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3.文段(一)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作者的“嗜学”? (2 分)

4.宋濂和欧阳修在求学的路上皆面临什么矛盾?他们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4 分)

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略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非常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1、语段(一)中表现了作者宋濂的哪些品质?

2、语段(一)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主人公都学有所成的原因。

十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

3

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4、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十二、[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清?袁枚 《黄生借书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走送之( ) ②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右备容臭( )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 )(2分) A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5、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录毕,走送之 肉食者谋之 ..

6、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8、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