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之《送东阳马生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8中考文言文阅读重点篇目之《送东阳马生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df2fc8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3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俯身倾耳以请

*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_

*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七、理解性默写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文中第一段起到总结作用的一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第2段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八、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本文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答:1、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来看,并且亲手抄写。2、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名师请教。3、不与同舍人攀比衣食,专心读书。

3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4、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几条理由? 答: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以苦为乐。

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7、文章中对老师严厉的描写和对同舍生衣着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②与“同舍生”对比,说明作者一心求学,不追求“口体之奉”。

8、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

5

“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9、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九、开放性试题

1、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你应该怎么做? 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2、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并结合自己实例) 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1.宋濂和欧阳修在求学的路上皆面临什么矛盾?

好学与家贫。他们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4 分)

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略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非常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1、语段(一)中表现了作者宋濂的哪些品质?

答:① 爱好学习。② 诚实守信。③尊敬师长。④勤学多思。⑤勇于克服困难。 2、语段(一)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对比,突出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辛及求学意志的坚定,激励马生勤奋学习。

3、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主人公都学有所成的原因。 答:① 克服困难,勤奋学习。② 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十一、

1、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6

2、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3、(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4、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十二、1、 ①跑(赶快) ②请教 ③热水 ④气味 香气(2分) 2、A(2分)3、A 4、B 5、C

6、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7、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 8、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