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案例分析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内控案例分析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078dfd376baf1ffd4fad95

案例分析题1(双汇)

1.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继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题1答案(双汇) 1.分析提示: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真正为企业、为更多利益相关者带来真实的益处。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双汇拥有18道安检程序,却没有对瘦肉精的检验,让其内部控制程序形同虚设。这说明从企业管理层内部就有漏洞和弊端,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严格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防范企业经营活动偏离企业目标的一切可能性。正是在安检这个最重要的风险防范点上出现了问题,才造成双汇成为了众矢之的。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任何的差错都会得到很好的监控,更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和损失。

(4)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整个瘦肉精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还是社会公众。曾经生活常用的食品成了有毒食品,不知多少人曾为此买过单,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更重要的是,这又一次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恐慌,无法信任身边的产品。此外,对于双汇的投资者来说,资本市场更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一切正是内部控制缺失带来的。由此可见,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内部控制息息相关。

案例分析题2(中航油)

2004年12月初,全球的财经媒体都在错愕中将注意力聚焦在一起爆炸性的事件:一家被誉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经营奇才”,却沦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的巨额亏损,有可能是其投机过度、监督不力、内控实效后落入了国际投机商设下的“陷阱”。中航油新加坡事件是一个内部控制缺失的典型案例。监控机制形同虚设,导致其违规操作一年多无人知晓。

中航油是经我国政府批准于2003年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的,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相比套期保值业务,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制。不论是中航油内部,还是中航油集团,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都暴露中重大缺陷。

根据中航油内部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在累计多达5亿多美元的损失之后,中航油才向集团公司报告,而且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同时也是中航油集团的副总经理,中航油经过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是中航油集团给其授权的,中航油集团事先并没有发现问题。

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控制缺陷。不仅在衍生金融市场,在企业经营的其他领域也不乏其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会使一个个名噪一时的“企业帝国”崩塌与旦夕之间。

要求:

(1)请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发生巨亏的主要原因。

(2)这一案例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 (3)中航油作为母公司应从这一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案例分析2提示答案(中航油)

2.分析提示:

(1)原因是中航油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

①企业组织架构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总裁一手遮天大权独揽); ②忽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风险,风险评估机制未发挥应有作用; ③授权审批制度形同虚设; ④内部监督审查无能为力;

(2)这一案例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越权操作的局限性。 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这一局限性:

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防范越权操作的组织保障与机制保障;

②建立并实施授权审批制度,尤其是国企必须要推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审批制度;

③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审查和评价制度。

(3)该事件是一个国企监管不到位的典型案例。母公司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案例分析题3(双汇)

(第二版未见)1.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1 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屠宰喂养瘦肉精的“健美猪”的事件,并被停牌调查。先是双汇内部问责,多名高管被免职;继而政府相关部门介人,若干责任人得到行政处分。农业部、商务部也派人进入河南督察,彻查生猪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问题。但舆论对此事依旧反应强烈,更有媒体呼吁司法机关介人调查。媒体分析称,双汇集团将损失100亿元,最高可达200亿元,将近20年的利润。

事件回放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披露了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含有“瘦肉精”的生猪流人济源双汇。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连锁店和加盟店,

是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消息一出,双汇发展(000895)当日跌停。

3月15日,双汇集团就“瘦肉精”猪肉事件做出回应,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双汇集团回应说:“他们对于肉制品质量有非常严格的把关和审查过程,每批生猪屠宰前都要进行检验,也包括对瘦肉精的检测。”公司已经派人前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等详细检测报告出来后,将向社会公布。

2011年3月16日起双汇发展(000895)将停牌,待相关事项核实清楚后复牌。 双汇集团3月17日晚间在其官方网站再次发布公开声明。声明称,双汇集团决定;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

双汇集团17日晚间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同时,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晶管部长予以免职。声明最后表示,济源双汇公司将继续停产整顿。自3月16日起,双汇集团下属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还将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双汇集团将对下属所有工厂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出厂产品批批合格。

关于瘦肉精

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将这一类物质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目前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都规定肉制品不得检出瘦肉精。2009年2月,瘦肉精导致广州70人中毒,成为近年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故之一。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健美猪”是否罗生门

纵观双汇瘦肉精事件,不难发现双汇乃至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种种渎职行为,在饲料添加、生猪检测、产品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漏洞。瘦肉精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理应得到彻查。

有分析人士指出,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猛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调的是,双汇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相当有限。双汇目前生猪自养比例在1/3以下,即外购生猪超过2/3,而此次“瘦肉精风波”正是源自外购生猪环节。不可否认,双汇在生猪收购和瘦肉精检测环节存在重大疏漏,但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考量,目前也只能对外购生猪采取抽检方式,世界上没有哪家企业能承担对所有产品全面检测的成本。可问题在于,来自干家万户的生猪,使用瘦肉精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全面检测,就难免有漏网之鱼,这或许恰是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根源所在。在生猪养殖领域,要想严格控制食品安全,必须掌控整条产业链。

双汇是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知名品牌,“健美猪”带给双汇自身、肉类加工业乃至食品加工业和消费者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健美猪”伤的不是消费者的胃,伤的是消费者、投资者、政府、民众的心。

要求:

(1)从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双汇集团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应怎样进行风险识别?

(2)试对双汇集团的风险应对措施作出评价,并给出你的建议。

案例分析题3答案(双汇) 分析提示:

(1)材料中可以看出,外部风险主要有:供应链风险,在其上游原料供应——生猪养殖领域,不能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法律法规风险,瘦肉精事件已经触及和违反国家有关“瘦肉精”的法律法规。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管理薄弱,不良经营决策等。

风险识别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或者调查风险因素,“瘦肉精”事件被揭发后,双汇应重视和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即事件对双汇的社会形象和产品认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关注相关法律法规,为可能带来的违法责任做好应对预案。同时,还要预测营运环境可能带来的变化,比如行业地位,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变化等。②减少风险因素增加的条件。③预见危害或者危险。④重视风险暴露。

(2)双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下列措施:①股市停牌,以避免因股市波动带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