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2bf86cf524ccbff12184fb

身体力行, 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垃圾分类资料,垃圾对人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图文、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问题,收集可以变废为宝的废旧物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给垃圾找家”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1.[出示图片: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2.提问:你喜欢怎样的环境呢?为什么?

3.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哪些环境让人感到愉快、舒适,哪些环境让你感到脏和乱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比较教室在大扫除前后的变化、抽屉清干净后的感觉,还有吃过饭的餐桌在收拾前后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与感受。分析:脏乱的环境之所以让人不愉快,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打扫、整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垃圾的存在。

4.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舒服、心情愉快,不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心烦,心情不愉快。我们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原因主要是垃圾的存在。】

活动二 谁在制造垃圾

1.提问:那么生活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呢?

2.提问:在课前的调查中,同学们看到自家里产生了哪些垃圾呢? 3.[播放动画:谁在制造垃圾]

(1)讨论: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垃圾?是谁在制造这些垃圾?

(2)讨论:看看你生活的周围,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4.小结:生活中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垃圾,这些垃圾有的是由动物制造的,如动物的粪便或尸体;有的是由植物制造的,如凋零的落叶、腐烂的枯枝等;但大量的垃圾还是由我们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设计意图:调查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垃圾的来源。】 活动三 垃圾到哪里去了

1.提问:那么,每天人们产生这么多的垃圾,一般我们怎样处理呢? 2.[播放动画:给垃圾找家]

(1)讨论:该怎样给垃圾分类?为什么垃圾要进行分类? (2)讨论:假如我们这里实行了垃圾分类,你会怎么做? (板书:给垃圾找家)

3.小结:在我们丢弃的垃圾中,有些是经过加工还可以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有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垃圾分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处理不同的垃圾。

(板书: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4.[播放动画:垃圾的归宿] 讨论: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会给垃圾分类,了解一些垃圾的处理方法。】 活动四 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播放课件:垃圾的危害—电池污染]

2.讨论: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除了让我们产生视觉上的不愉快外,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小结:垃圾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并且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垃圾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废电池的危害。知道了垃圾的危害这样多,我们更要妥善地处理垃圾。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和学生观察到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深切感受到垃圾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

板书设计

给垃圾找家

(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第2课时

活动一 保护环境、慎待垃圾,从我做起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

2.[播放动画:慎待垃圾]

(1)讨论: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物品?怎样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2)提问: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少产生一些垃圾,那么对我们的大地妈妈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减少垃圾产生 保护身边环境)

(3)小结: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如尽量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再次使用的物品,不要急于扔掉。此外,还要做到不乱扔、乱倒垃圾。在有垃圾分类箱的地方,要按垃圾的类别进行分类丢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垃圾做起。】 活动二 变废为宝大行动

1.创设情境,展示变废为宝的作品:如塑料袋做的简易风筝、塑料瓶做的风车和花瓶等。

2.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你准备用它们做什么? 3.学生动手制作。 4.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板书设计

美化家园 减少垃圾产生 保护身边环境

《花草树木点头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愿意探究植物的奥秘;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愿意以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

行为与习惯: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爱护花草树木。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能感受和发现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护绿行动中,通过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有比城市学生更多了解大自然各种植物的优势,他们认识很多野生的植物。我国农村有些地方甚至把种植经济作物作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支撑。对这些植物的种植、观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体验,学生也从大人的口中了解到一些植物知识,这对于本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尽管知道和认识了很多花草树木,但这些认识往往有地域的限制,他们对各种植物作用的了解明显不足,爱护植物的意识还不够。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感受和发现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以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头戴植物头饰,通过“森林舞会”,使他们进入神奇的植物王国,了解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爱植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创造教学情景,引导介绍不同的植物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用,由此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适当运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出示儿童种植小树、给植物浇水、冬天给小树“穿衣服”等爱护植物的行动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我们作出了那么多贡献,我们又能为植物做些什么。让学生自由、真心表达护绿心声。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名称,感受和发现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