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健康评估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8a1224aaea998fcc220e59

2.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有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与线连接成网,故而得名。

3.血细胞比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压紧的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比值。

4.血沉是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 5.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增大,杆状核增多或出现更幼稚的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6.核右移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

7.MCV即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fl为单位。

8.MCH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以pg为单位。

9.MCHC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以g/I-为单位。

10.MPV即血小板平均体积是指血液中平均每个血小板的体积,以fl为单位。

11.RDW即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通过仪器测定的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指标,通常用所测定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即RDW-CV表示。

12.出血时间(BT)是指人工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至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13.凝血时间(CT)是指离体血液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14.粒/红比(G:E,M:E)是指骨髓象中所有粒系细胞与有核红细胞的比值。 15.多尿指成人尿量~2500ml/24h。

16.少尿指成人尿量<400ml/24h或<17ml/h。

17.无尿又称为闭尿,指成人尿量<100ml/24h或12h内完全无尿。

18.血尿指尿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离心后可见红细胞1—2个/HPF。 19.肉眼血尿指每升尿液含血量超过lml,尿液外观呈现淡红色至深红色。

20.镜下血尿又称为显微镜血尿,指尿渺L观变化不明显,离心后红细胞>3个/HPF。

21.胆红素尿指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尿液呈深黄色。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22.蛋白尿指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

23.糖尿通常指的是葡萄糖尿,指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糖定性试验呈阳性。

24.粪便隐血是指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粪便外观无变化,用肉眼和显微镜检查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25.A/G是指血清中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的比值。 i

26.酶胆分离是指急性重症肝炎病情恶化时,机体表现为黄疸加重,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却减低的现象。常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差。

27.耐糖现象是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正常人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的现象。

28.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心电图检查

一、自测训练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正常心脏传导系统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结间束 B.房室结 C.希氏束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

2.由于旁路传导所致心律失常的是

A.逸搏及逸搏心律 B.室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预激综合征 E.窦性心动过缓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A.心室率<60次/min B.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C.P-P间距小于R-R间距,P波与QRS波无关 D.可见心室夺获 E.P- R间期延长 4.室性早搏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为

A.无窦性P波 B.有窦性P波 C.有提前出现的P’波 D.无相关的P波或提早出现的P’波 E.有逆行P’波 5.预激综合征患者最常伴发

A.窦性心动过速 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颤动 D.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6.某患者的心电图,P波与QRS波群均有规律出现,P波与QRS波不相关,P波频率>QRS波群频率。其诊断考虑为 A.交界性心律

B.二度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 C.二度Ⅱ型(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P波与QRS波群无关 B.有心室漏搏 C.p-p间期逐渐延长 D.R-R间距逐渐缩短 E.P-R间期逐渐延长加漏搏

8.关于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错误的是 A.有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B.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C.QRS波群前出现倒置P波 D.代偿间歇完全

E.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9.不符合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的是 A.心室率超过100次/min B.连续3次以上的室早 C.P波与QRS波群常有关 D.可见室性融合波 E.QRS波群宽大畸形

10.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出现 A.P波与QRS波群无关 B.室性逸搏心律 C.P-P间距

11.关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错误的是 A.V5、V6导联出现增宽的R波 B.Vl导联多呈rS或QS型 C.I导联R波宽大 D.QRS波群时限>0.12s

E.Vl导联呈rSR’型

12.不符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的是 A.V1导联是rSR’型 B.V5、V6导联出现增宽R波 C.I导联有明显增宽的S波 D.QRS波群时限>0.12s E.V5、V6导联出现粗钝S波

13.关于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不正确的是 A.有提早出现的P’波 B.P-R间期>0.12s

C.P’波与窦性P波形态常不同 D.代偿间歇不完全 E.多数P’波后的QRS波群宽大畸形 14.关于室性心动过速,错误的是

A.心律可稍不齐 B.QRS波群宽度<0.12s

C.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D.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 E.按压颈动脉窦无效 15.可见窦性P波的是

A.心房扑动呈4:l下传 B.心房颤动 C.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 E.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16.关于心房扑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心室率50~60次/min B.心室率<40次/min

C.心房率150~250次/min D.心房率100~150次/min E.心房率250~350次/min

17.用目测法判断心电轴左偏的是 A.I和Ⅲ导联主波向上 B.I和Ⅲ导联主波向下 C.I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 D.I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E.以上都不是

18.关于正常胸导联的QRS波群的形态和变动范围,不正确是 A.V1~V5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B.V1、V2多呈rS型

C.V3导联的R/S接近于1 D.V5导联R波可超过2.5mV E.V1不应有QS型

19.关于正常ST段的偏移范围,不正确的是 A.ST段下降在胸导联不超过0.05mV B.ST段抬高在V1导联不超过0.30Mv C.ST段抬高在V3导联不超过0.30mV D.ST段抬高在V5导联不超过0.10mV E.ST段下降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0mV

20.提示心电图上有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的是

A.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 B.提前出现逆行P’波 C.提前出现P-QRS-T波群 D.代偿间歇完全 E.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1.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可靠依据是 A.异常Q波 B.T波高尖 C. T波倒置

D.ST-T段水平下降 E.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22.左心室肥大时,心电图上最重要的诊断指标是 A.额面心电轴—15° B.左心室高电压

C.ST-T段继发性改变 D.QRS波群时限延长 E.右心室高电压

23.心电图检查不能做出直接诊断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室肥大 C.心功能级别 D.高血钾 E.心肌缺血

24.有关心电图各波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A.P波为心房除极波

B.P-R间期为心房除极时间 C.QRS波群为心室除极波

D.心室复极晚期的心电图变化表现为T波 E.Q-T间期为心室除极和复极时间之和 25.不是由心室电活动引起的是

A.P波 B.T波 C.QRS波群 D.U波 E.ST段

26.心电图检查时,连接红色肢体导联线的电极应连接 A.右上肢 B.右下肢 C.左下肢 D.胸前 E.左上肢 27.正常心电图,P波一定倒置的导联是 A.I导联 B.Ⅱ导联 C.aVL导联 D.胸导联 E.aVR导联 28.常规心电图上平均P-P间距为15小格,其心率为 A.60次/min B.70次/min C 80次/min D.90次/mm E.100次/min

29.正常心电图的ST段压低,在任何导联均不超过(定准电压lmV=10mm) A.1/4小格 B.1/2小格 C.1小格 D.1.5小格 E.3/4小格 30.可肯定为病理性Q波的是

A.aVF导联Q波时限0.02s B.aVR导联呈QS型 C.Ⅱ导联Q波振幅等于同导联R波的1/6 D.V1~3导联呈Qr型,时限0.06s E.V3导联呈qRs型

31.属于不正常T波的是

A.I导联直立 B.V5导联倒置 C.V1导联双向 D.aVL导联平坦 E.aVR导联倒置 32. I、Ⅲ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都向上,则心电轴 A.不偏 B.轻度左偏 C.轻度右偏 D.重度左偏 E.重度右偏

33.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最大的心电图特征是 A.单纯异常Q波 B. 单纯ST段抬高 C.异常Q波,ST段弓背抬高同时出现 D.冠状T波 E.ST段压低0.10mV 34.病理性Q波常见于

A.心肌梗死 B.二尖瓣狭窄 C.心力衰竭 D.心包积液 E.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