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ef2968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27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高中数学试题。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五、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设疑导入 多媒体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野外能否明显见到这种生长状况?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在野外不易看到明显弯曲的生长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高中数学试题。

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况。 植株弯向光源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发了生长状况的改变;这种改变使植株更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方向的改变发求知欲。 生在植株幼嫩的部分。 引导探一、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P46第一节 学生阅读思考概念中的重点词-------单侧光。 让学生把握好概念。 索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观察 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46页)。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讨论。) 1. 实验第一组得到什么结论? 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的实验说明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 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高中数学试题。

2、第一、二组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分析第一、三组说明什么? 4、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什么? 5、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詹森的实验,(一组,见书P47。)并提出问题: 詹森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詹森选择什么材料证明“刺激”向下传递?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由此推断:尖端可力。 3.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能产生某种刺激。 总结能力 第一、三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刺激与光照无关。 第三、四组与第一组对照说明了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多媒体展示拜尔的实验,(一组,P47)回答下列问题: 1、 拜尔的实验为什么选择黑暗的环境? 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高中数学、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高中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