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重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解剖重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033106a216147917112854

基础医学院学习部

单个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成对的: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9、上、下肢动脉主干名称延续:

上肢: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掌浅弓和掌深弓

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 10、面动脉的压迫止血点:在下颌骨下缘,咬肌止点前缘处 11、主动脉分段与下端的分支名称:

主动脉分段: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

主动脉弓上的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 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

降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12、下腔静脉的合成与位置走形及开口部位: 合成:左、右髂总静脉

位置:在第4或第五腰椎体右前方

走形:沿腹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胳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 开口部位:右心房

13、上腔静脉的合成、注入部位与静脉角: 合成:左、右头臂静脉 注入部位:右心房

静脉角:由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于胸锁关节和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14、由手背静脉网、足背静脉弓输液治疗肠炎,药物经何途径到达空肠和回肠:

由手背静脉网注入药液:手背静脉网→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

由足背静脉弓注入药液:足背静脉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 15、胸导管的走形位置、接受的淋巴干名称及注入部位:

走形位置:乳糜池——主动脉裂孔——胸腔——行于主动脉和奇动脉之间——胸廓上口——颈部(弓形向左)——左静脉角;

接受的淋巴干名称: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锁骨下干,左颈干, 注入部位:左静脉角 16、脾的位置:

位置:脾位于左季肋区,第9、10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相对

感官与神经

1、角膜和瞳孔的位置与结构特点:

角膜:位于眼球壁外膜的前1/6,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其内无血管,而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

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瞳孔周缘有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和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而瞳孔开大肌收缩时,瞳孔开大

第 5 页 共 10 页

基础医学院学习部

2、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中枢部:脑和脊髓

周围部: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3、脑包括哪六部分:

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其中脑桥,延髓,和中脑合成脑干

4、脊神经前、后根的位置,纤维组成与性质:

前根:连于脊髓的前外侧沟,由运动神经构成,性质为运动性 后跟:连于脊髓的后外侧沟,由感觉性神经构成,性质为感觉性 5、脊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构成、纤维去向与功能:

脊神经后跟在椎间孔处有椭圆形的膨大称脊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构成,纤维去向:中枢突向脊髓,周围突向感受器;功能:感觉性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为硬脑膜形成的美克尔腔包裹。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纤维去向:其中枢突形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功能:感觉性神经节 6、腋神经支配那些肌肉的运动:三角肌,小圆肌 7、腓骨颈骨折易损伤哪只神经:腓总神经 8、舌下神经支配那些肌肉及颏舌肌的功能: 支配:全部舌内肌和大部分舌外肌

颏舌肌的功能:两侧同时收缩,使舌伸向前下方;如一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9、交感干的位置与构成: 位置:脊柱两旁

构成:由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互相连接构成 10、内脏运动神经按功能不同可分那两部分: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1、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来源:

节前纤维:第1级神经元又称节前神经元,它发出的轴突称为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第2级神经元又称节后神经元,它发出的轴突称为节后纤维 12、成年人和新生儿脊髓下端的高度: 新生儿:脊髓下端平齐第3腰椎 成年:脊髓下端平齐第1腰椎

13、脊髓灰质侧角、前角和后角的位置、细胞构成、纤维去向与功能: ?前角位置:灰质前外侧 细胞构成:运动神经的胞体 纤维去向:脊神经前根 功能:支配骨骼肌运动

?侧角位置:仅见于胸1~腰3脊髓节段,是中间体向外侧突出的部分

细胞构成: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功能: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后角位置:脊髓灰质后外侧

细胞构成:联络神经元的胞体

纤维去向:接受后跟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 功能:传导同侧的浅感觉

第 6 页 共 10 页

基础医学院学习部

14、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起止与功能: 脊髓丘脑束P249

起止:此束主要起自Ⅰ,Ⅳ,Ⅴ层(也有人认为主要起自后角固有核)的神经元,由这些细胞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连合斜越至对侧外侧索或前索上行(其中也有不交叉的纤维),分为脊髓丘脑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合称脊髓丘脑束,主要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功能:是传导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的2级神经纤维.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和粗略触觉 内侧丘系P260

起止:由分别位于延髓背侧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呈弓形绕过中央灰质的外缘,走向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椎体后方、中线两侧折向上行,称为内侧丘系,它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15、脑干内6对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2对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和4对躯体感觉性脑神经核的位置及其纤维联系:

(1)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共八对):

1) 动眼神经核P267

位置:位于下丘平面,左、右内侧纵束形成的“V”形凹槽内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

2)滑车神经核P267

位置:位于下丘平面,左、右内侧纵束的背面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

3)三叉神经运动核P263

位置:位于脑桥中部被盖的背外侧区,紧靠三叉神经根的内侧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三叉神经运动核 加入三叉神经

4)展神经核P263

位置:位于面神经丘的深部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展神经核 展神经

5)面神经核P263

位置:位于紧靠上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内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面神经核 面神经

6)疑核P261

位置:位于网状结构内,居三叉神经脊束核与橄榄核之间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疑核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7)舌下神经核P261

位置:位于中线两侧、舌下神经三角深部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

8)副神经核P261

位置:上端达锥体交叉中部,与疑核相续;下端伸入上部颈髓,位于前脚的背外侧部 纤维联系:皮质核束 副神经核 副神经 (2).内脏运动性脑神经核(共四对):

1)动眼神经副核P267

位置:位于动眼神经核头端的背内侧

纤维联系:它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同侧动眼神经出脑,至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

第 7 页 共 10 页

基础医学院学习部

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2)上泌涎核P263

位置:弥散分布于脑桥下部被盖背外侧的网状结构内

纤维联系:它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换元后控制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鼻腔粘膜腺等的分泌 3)下泌涎核P261

位置:为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头端的独立细胞群,在橄榄上部平面,弥散分布于网状结构内 纤维联系:此核发出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换元后支配腮腺的分泌

4)迷走神经背核P261

位置:位于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部

纤维联系:此核发出副交感节前纤维行向腹外侧,在下橄榄核的背侧出脑,组成迷走神经根,分布于颈部、胸腔和大部分腹腔脏器,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3).躯体感觉性脑神经核(共5对):

1)三叉神经中脑核P267

位置: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缘,细而长,续脑桥核上端向上延伸至中脑上丘的上端

纤维联系:周围支随三叉神经出脑,经下颌神经分布至咀嚼肌、下颌关节、牙齿和牙龈等 2)三叉神经脑桥核P264

位置:位于脑桥中部被盖的背外侧区,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向下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相续

纤维联系: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感觉根)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3)蜗神经核P263

位置:分为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均位于脑桥和延髓交界部,前者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隐于听结节的深面;后者位于小脑下脚的腹外侧

纤维联系:接受蜗神经的纤维 蜗神经核 发出外侧丘系上行

4)前庭神经核P264

位置:位于第四脑室底前庭区的深部

纤维联系:接受前庭神经的平衡觉纤维 前庭神经核 上行入小脑、背侧丘脑,下行入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

5)三叉神经脊束核P260-261

位置:为一长核柱,上起自三叉神经脑桥核下端,向下纵贯脑桥下段和延髓全长,与脊髓后角胶状质相接

纤维联系: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感觉根) 三叉神经脑桥核 → 三叉丘系 15、脑干分为哪3部分: 分为:延髓、脑桥、中脑

16、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可出现哪侧、哪些脑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

解释: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疑核、副神经核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核团是: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

所以一侧皮质核束损伤可出现对侧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所支配的肌肉瘫痪 17、脑桥和中脑交叉性瘫痪的典型特点:

一侧脑干损害累及躯体感觉束和锥体束时,产生的偏瘫或偏身痛、温觉障碍都在对侧,而脑神经的损害都在同侧

18、腹后核的位置、分部、纤维联系与功能:

第 8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