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2011765acfa1c7aa00cc7d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创新思考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课程 创新意识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创新意识

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创新意识产生的机会就越多。直觉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我们把活跃于显意识的知识经验称为“知识块”,而把沉积于潜意识的知识经验称为“潜知”。“知识块”积累越多,形成各种联想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当面临某一情境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凭直觉识别。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积累。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能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具有质疑品质和问题意识。如《草船借箭》,别人想到的都是“造”箭,独诸葛亮想到用“借”的方式智取10万枝箭,成为千古绝唱。教授这篇课文时,不仅要启发学生学习他奇妙的创新之举,而且也要体会诸葛亮创新意识的直觉基础——知人心,晓天文,懂地理。这正是创新意识品质,同样是创新意识方法战胜了常态意识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创新意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有其深厚的知识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为创新直觉的培养提供物

质前提。语文课本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声”反衬“静”,“返景入深林,复照青台上。” 用“光”反衬“暗”。这首诗中创新意识的运用使其寥寥数笔便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境界。别人写小动物总爱写其可爱的一面,老舍却从“性格古怪”入物,同中求异。《司马光》中别人想的都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想的却是“让水离开人”。再如作文教学,如果我们再自欺欺人地布置《一件小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那么我们只能生产出一批应试作文的机器。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教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教师应善于把握教材中的这些点滴契机,除了课本,教师应从不同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空间。

二、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灵感就没有创造。从心理学角度看,灵感是创造活动达到高潮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思考的问题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的状态下,意识活动极为活跃,因此,新思路、新形象、新观念往往一下子就从头脑中冒了出来。灵感是直觉被激活的火花,是创造意识中出现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厚积而薄发”:厚积是直觉积累,薄发是灵感闪现。

教师要把握教育时机,善于点拨,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享受到意识创造的快乐。灵感被激

活,意识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泻千里,畅快淋漓。在这样的训练中,语言和意识同时得到训练。又例如给水果拼盘起名字,开始学生起的名字都很普通:“百花齐放”、“一枝独秀”等,我启发他们进行求异意识,换个角度看。例如站在“水果的一生”的角度看,可以起名:”最后的时刻”。受到启发,一个学生站在小蚂蚁的角度给果盘起了个名字:“迷宫”,还有个学生没带水果,他用别人不用的水果皮做了个拼盘,起名“果盘吃完以后”。对于灵感,要善于捕捉,要引导学生通过求异意识摆脱意识定势,打破按固定思路、习惯考虑问题的枷锁,使学生敢于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听、说、读、写更富有创造力,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三、展开学生想象翅膀,教给学生创新钥匙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都来自科学家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人的一连串联想,联想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人的创造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意识训练的有利措施,特别是儿童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是最有创造潜力的。一次,我在课堂上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核桃,人人都爱吃,可是要敲碎核桃壳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却十分麻烦。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有的说:“让农民伯伯改良核桃的品种,使核桃成熟时自动裂开。”有的说:“发明一种机器,专门去核桃壳。”还有的说:“老师,足球的气打得太足就会炸,如果往核桃里打气,让核桃也炸开行吗?”我和同学们听

着,都不由得为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想法而激动起来,集体的智慧调动了个人的智慧,大家畅所欲言,开阔了意识。有个小女孩突发奇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会到处乱滚了。他爸爸受女儿的启发,将各种形状的玻璃容器套在刚长出的西瓜上,培育出了便于运输的方西瓜。可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多重要。事实上,正是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才是最有创造潜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人。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大胆面对孩子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异想天开”视作“怪癖”,挫伤他们,应加倍关注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美国和日本早在70年前就十分重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训练。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潜能,然而这种创造潜能犹如干柴,只有教师用不懈追求的热情才能点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平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学艺术,2008(3):62

[3]姜柳华.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