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36a301168884868762d6ad

侯利益”的过分膨胀,而一个软弱政府则会使特殊集团和“诸侯利益”凌驾于社会普遍利益之上,从而成为腐败的俘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有效地维护市场的秩序,克服市场的缺陷,引导市场经济向符合社会长远和全局的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一个软弱的政府则既不能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有效的规则和秩序,又无力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在稳定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一个软弱的政府则无力克服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只能使现代化的事业中途夭折。中国的现代化需要的是能充分履行其经济和社会职能的强政府,而不是无所作为的弱政府和小政府;改革的目标不是“大市场,小政府”,而是“大市场,强政府”;改革的方向不是否定政府的积极作用,削弱政府的经济职能,而是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改革政府的调节方式。近二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既得益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的宏观调控、适当的行政干预、明智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前苏联各国特别是俄罗斯经济的持续衰退和东南亚严重的金融危机已经说明,单纯依靠自发的市场调节不可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有效的市场调节和有效的政府调节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为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新路

渐进式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通过渐进式改革,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渐进式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探索中也遇到严重挫折。党和国家的工作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基本经济制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加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邓小平同志振聋发聩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渐进式改革,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义无反顾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性决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

考验,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地真正地把渐进式改革搞下去。没有渐进式改革就没有希望。”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渐进式改革不动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渐进式改革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渐进式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无论是从其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来说,还是从其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渐进式改革都是一场革命。改革同革命一样,同样具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旧体制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使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方面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过29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兴旺起来。

结束语: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各国的国情,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就中国而言,实行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能给中国带来更好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收敛,人民日益殷实富足,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经济做出了举足轻重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莫翔,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经济学研究》第6期,2008 [2]孟秀春,我国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原因分析,《太原大学学报》第4期,2007 [3]张睿,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必然性分析》,《改革与开放》,2010

[4]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刘龙,2008: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比较分析》

[6]张军.“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7]王辉.渐进革命———震荡世界的中国改革之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8]王秋石.制度借鉴和学习及制度同型化[J].当代财经,1995,(6).

[9]LeongH.Liew.“GradualisminChina’s Economic Re-formAnd The Role for A Strong Central State”,Eco-nomicIssue(JEI),1995,(9),No.3.

[10]GregoryC.Chow. “Howand Why China Succeed in Her

EconomicReform”,ChinaEconomicReview,1993,Vol.4,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