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要求-下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自考毕业论文要求-下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52cc3683c4bb4cf6ecd104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规范用词。行文时要注意:区分“必须”与“必需”等类似的近似词组:区别“帐”与“账”等类似相形字使用时的微妙差别:统一使用“其他”、“人才”和“惟一”等词组,不得使用“其它”、“人材”和“唯一” )。具体用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的要求。

其它事项。其他未涉及的论文写作中的有关事项,可参照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7年发布的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执行。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2008级自考学生

毕业论文打印及排版格式要求

一、封面格式

1.论文题目用“黑体、加粗、二号”字,长度不超过两行。最长为35个全角汉字(包括数字、英文大小写字符、上下标、标点符号、“-”号等),需居中。中文题目段前3行,段后一行。英文题目用“New Times Roman、加粗、二号”字,实词首字母大写,段前一行,段后5行,行距为1.5倍行距。

2.注明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用“宋体、加粗、小三号”字,需居中,行距为2倍行距。

二、论文格式

1. 学位论文应使用计算机打印,用纸规格一律为A4幅面,双面打印,要求打印的所有文字、图表清晰。

2. 除封面外,论文其他部分都需要页眉“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页眉为宋体五号字。

3.论文中声明、摘要、正文、后记等部分的正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采用“New Times Roman、小四号”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4.摘要标题、目录标题和一级标题(即章节标题)为“黑体、加粗、小三号”字,英文摘要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加粗、小三号”字。占一行,居中,段前、段后均为0.5行,行距设为“多倍行距=0.25”。

二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第一个数字为章节数,第二个数字为节次数,中间用西文“.”间隔。字体为“黑体、加粗、四号”字,段前、段后均为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前两个数字与二级标题相同,第三个数字依次编号,中间用西文“.”间隔,字体为“黑体、加粗、小四号”字,段前、段后均为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6.中英文摘要位于目录前,均为单另起页,不编页码,不加论文题目和作者,摘要之后标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其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及“Key words”应当排在“摘要”正文下一自然段。“关键词”前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后接冒号“:”,各个关键词中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New Times Roman,小四号”,其间分别用中、英文的分号“;”、“;”分隔,段前空一行。

7. 题序的表示

除标题外,正文内容层级应当统一由题序数字表示。若无特别需要,文中不宜用特殊符号来标示论文的各级层次(如:“●”和“■”等)。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条次格式。以“一、”、“二、”等表示。如第一条则标示为:“一、X X X X X X X”。占一行,小四、宋体,加粗,1.5倍行距,行首空两格。题序和内容之间用顿号间隔(而非下圆点:“.” ),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款次格式。以“(一)”、 “(二)”等表示。如第一条第一款则标示为:“(一)X X X X X X X”。占一行,小四号,宋体,加粗,1.5倍行距,行首空两格,题序和内容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项次格式。以“1.”、 “2.”等表示。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则标示为:“1. X X X X X X X”。占一行,小四号,宋体,加粗,行首空两格,题序和内容之间用下圆点(用英文全角“.”)间隔(而非顿号:“、”),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目次格式。以“(1)”、 “(2)”等表示题序。如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目则标示为:“(1) X X X X X X X”。占一行,小四号,宋体,行首空两格,题序和标题之间不加标点,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其他格式。当项次下无目次时,也可以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用“(1)????;(2)????;(3)????。”等的行文方式列举事项。但若有目次时,应在正文的同一段落中采用“包括????、????和????等。”或“一是????;二是????;三是????。”等类似的行文方式。若在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顺序词时,其后不能使用顿号:“、”,而必须使用逗号:“,”。

如果标题下内容层次仅有两个层级时,可从项次开始编序,如果大于三个层级,则必须从条次开始编序。

8.论文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均为3厘米,页眉和页脚边距为默认值,即1.75厘米,页边距: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3厘米。

9.起始页码从正文开始至全部内容结束,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并在目录中标明。论文页码位于每页下端居中,页码距页边2cm,页码为“New Times Roman、五号”字。

10.生成目录时,应为三级。一级目录为“宋体、加粗、小四号”字,二级和三级目录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三、论文中的图表及公式

1.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次编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每个图、表应拟名称,如:X X X X X X表。如第二章中出现的图、表、公式编号应为图2.1、图2.2??;表2.1、表2.2??;(2.1)、(2.2)??。

2.图标、表头采用中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字,居中。图标置于图的下方,表头置于表的上方,图表号与图表名之间空一格,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3.图、表、公式中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注应与正文叙述一致,原则上按先文后图的原则排印在文中相应位置,图、表、公式等上下方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所有图、表(包括图标、表头)不得跨页。图、表中文字全部为中文,不得出现英文(缩略语和单位除外)。 4.图、表要精心设计和绘制、线条均匀、清晰,不得出现深色的底色,图中单位和数字应大小适当,不能出现与图无关的文字。如果原图为彩图,转换成黑白图打印后必须加以处理或在图中加标注。

5.文中公式需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大小适当,公式居中,公式的编号加括号后置于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如式2.1应表示为(2.1)。 四、注释

注释形式。论文中的注释一律采用随文加注的方式,运用脚注形式标注。

1○

注释序号。注释序号一律以带圈的数字用上标编号,如“×××××,??”(提倡用word软件的“插入”——“脚注”中的自动编码功能)。注释的序号每页从“○1”起重新编号,且不宜直接置于单列一行的条、款、项、目上,也不宜直接置于相关表格名、插图名以及公

式之后,而应当置于相应的导入性文字中。除直接引注外,注释序号一般宜插于文尾的标点符号内。

注释格式。注释的内容用小五号宋体(既通用word软件的默认标准)。注释中凡是涉及引用相关文摘时,其标示内容及格式规范与后述参考文献的要求相同。 五、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列出。

2. 用阿拉伯数字按照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排,采用“[序号]”的方式列出,中文文字采用“宋体、五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采用“New Times Roman、五号”字,单倍行距。 3. 所有参考文献需在文中按顺序标注,每次标注文献不得超过3篇。

4.每条参考文献应保证信息的完整的规范,要求及示例见本文件“附: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及示例”。

5.“附录”中个人在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格式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附: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及示例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 M 论文集 C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DB CP EB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

其载体类型。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 —磁带数据库;

[M/CD] —光盘图书;[CP/DK] —磁盘软件; [J/OL] —网上期刊;[EB/OL] —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1.专著、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马永源, 马力.电信规划方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5-18.

[2]徐世中.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0.24-27.

[3]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7-70.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4]尚晓波,胡修林,杨灵. 两种伪随机码同步捕获方法的性能比较[J].通信技术,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