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制模板(附表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制模板(附表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6ebb0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dc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 资产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其他管理领域 17. 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 1.组织形式 。 ${orgType} 2.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政府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办公厅、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为市级一级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在财政部门设立办公室,由财政部门分管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和日常工作。按照政府要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内部控制工作办公室,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思想保障:分层次召开动员暨培训会,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所属各政府分管领导和各单位分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先后接受了思想动员和培训。为使单位领导真正了解内控建设的内涵,增强开展内控规范建设的信心,内控办利用近两个月时间,组织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和部门和单位领导、业务处室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沟通,使各级领导单纯把内控理解为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防控,或内控建设就是加强制度建设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扩展,实现了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内控规范建设氛围。

智力保障:经政府同意,整合中介机构、社会智库资源,共同组建研究团队,成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专家咨询委员会,向全各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内控规范的指导、培训、过程答疑

经费保障:从事单位基础评估和重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中介机构,由政府委托财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其开展基础评估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所需经费按统一标准,由单位列入部门预算,按协议规定自行支付。

5

机制保障: 建立公示制度,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本级预算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情况进行公示。实行约谈机制,对连续三次内部控制评价不合格的单位,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实行跟踪评价和监督考核机制,对本级预算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情况,由财政部门作为预算批复的参考指标,对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予以核减预算,并纳入年度决算内容;由审计部门列为审计内容;由监察部门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点之一

其他: 3.其他方面

(2)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后取得的成效

1.摸底和评价方面:通过基础性评价工作,对单位的XX个内设机构及XX个所属单位进行了摸底评估,形成了评价报告,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合规性建设方面:通过XXX个月的内部控制工作,目前在内部控制合规性制度体系建设方取得了成效。0个业务完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5个业务完成了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工作;5个业务完成了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3.有效性建设方面:在制度体系建设基础上已经有0个业务落实了不相容岗位或职责分离控制要求;1个业务落实了分岗设权的控制要求;1个业务落实了分级授权的控制要求;

4.数据真实性建设方面:0个业务已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了信息系统。

5.制度体系有效实施方面:在内部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已经有1个业务落实了分事行权的控制要求,进行了分类事项管控,确保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效实施。

6.其他方面:内部控制报告及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18.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1)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方面

6

通过之前的宣传、动员、培训,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推进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有一定的紧迫感和现实需求。同时,绝大多数单位的领导层和参和建设的单位业务部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普遍将内部控制建设单纯理解为财务风险或廉政风险防控,认为内控建设就是要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对内控建设工作多报以应付检查等被动、消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

2.内控制度合规性方面

(1)直接沿用外部相关规章制度

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直接将上级部门的管理制度、财政部门的相关程序要求乃至文件通知等直接以内部发文的形式当成本单位的正式制度,有些单位连内部发文的形式都省略。预算、收支、资产等业务的管理制度分散,采购管理和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普遍缺失。

(2)单位内部缺乏统一的制度管理机制

缺乏归口管理机制,各个部门、处室各自制定、管理、保管各自的管理制度。虽然有些单位有制度汇编,但仅是将制度汇总成册,没有将现有制度进行整合,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间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多数制度标明制度生效(执行)的时间,但没有标明新制度生效,对应的哪个旧制度作废。有些单位的业务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但还是沿用几年前修订的制度,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3)制度规定和业务执行的关联度低

由于目前大部分单位没有流程管理制度,而且相关制度里没有将业务流程(程序)进行详细描述,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业务单据也没有在制度里列明。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发现有些业务人员能确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相关规定,但却未能提供相关的“业务记录”佐证业务过程是遵照制度规定执行的。

(4)单位间的制度管理水平差异巨大

只有少数单位有专职的制度管理岗,并且每年对现行制度进行修订。这些单位在专家顾问现场讲解指标和评分的评估过程中,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可以迅速、明确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要求,提供本单位的具体规定在哪个制度里的哪一章节。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的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并重视制度的延续性以及持续建设(更新、修订)。干部职工在执行过程中,也大多能够严格依照制度规定处理业务活动。 3.内控制度有效性方面

7

(1)存在无制度、有执行的情况

有些单位虽然制度建立健全方面存在较多缺失,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遵照惯例程序执行,并且能够提供相关工作的记录佐证。主要是因为单位直接沿用外部的规章制度,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遵循了必要的工作程序和记录工作过程的业务单据等。

(2)普遍缺乏业务流程管理机制

参评单位普遍缺乏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只有少数单位,有一些业务流程文件,但并不完整。没有直观的流程图展示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所涉及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范畴),难以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以及和其他岗位工作的衔接关系,对各自的岗位职责特别是在审核审批环节的职责权限划分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

4.数据真实性方面。信息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低

总体而言,参评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单位主要依靠办公协同软件(OA)处理日常审批工作,其他业务活动的信息化处理程度不高。超半数单位没有信息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并缺少信息化管理制度。

5.其他方面

(2)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1.存在没有开展评价工作的情况。虽然财政部的以评促建要求也转发到各个单位,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没有开展基础性评价工作,未提交基础性评价报告的单位目前内部控制工作也没有受影响

2.存在不知如何开展评价工作的情况。虽然单位都成立了内控领导小组及工作组,但是评价工作如何开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如何开展没有相关的指导文件,没有具体的做法,所以单位在开展评价工作时并不顺畅。

3.其他问题。

(3)纪检、巡视、审计、财政检查等外部检查发现的和本单位经济业务领域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 预算业务管理领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