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慕课评价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mooc慕课评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78a43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b

MOOC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学生姓名:

李鑫

学号:1402401025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 14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老师:崔玉平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它以教学活动为主要评价对象,其作用是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反思和改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一、评价对象及原因

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四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受众面广、参与主体性强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相比与传统的在线课程,MOOC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具有公开、参与、分散性。基于MOOC的课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研究与实践涉及到教学主体(师生角色)、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具有资源开放、大规模、自组织性、社会性、无约束等特点.正被国内外大学研究及应用。也随之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020混合教学模式1在各高校的各门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基于MOOC的高校普适性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以碎片化重组知识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更具综合性的全方位视角,对MOOC课堂教学方式做出评价,目的在于形成评价方案,用于指导和促进MOOC课堂教学改革。

二、文献综述

国外MOOC教学研究早于中国,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MOOC学质量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实践层面,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斯伦(SebastianThrun)和皮特.诺威希(PeterNorvig)将“人工智能”课程放到网上,学习者人数达到16万人,最终有2.3万人完成课程的学习2。2012年斯伦教授创办营利性MOOC平台Udacity。随后,又出现了Coursera和Edx,这三大平台是全球最有影响的三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理论层面,BonnieSteware试图通过调查学习者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知识进一步验证社交媒体在网络课程中的价值3。Kop,Foumier和Mak从关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学习体验中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角度出发,研究了新兴技术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4。AntonioFini从三个维度(学习工具的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方法、网络学习工具可用性)实证调查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网络技术的态度,发现时问约束、语言障碍和ICT技能影响参与者的工具选择5。国内关于MOOC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MOOC

中的教与学,王萍(2013)比较了cMOOC和xMOOC两种模式,并从教学模式、学习支持、学习分析等角度关注MOOC的学习6。刘禹、陈玲(2013)提出MOOC是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从而促进集体知识建构7。张振虹等(2013)认为MOOC的兴起体现了从课堂到学堂、从教到学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并指出未来MOOC将在学习交互、学习评价、支持特殊学习环节三个方面有新的发展8。(2)MOOC的质量监控,邓宏钟等(2013)同样关注了MOOC在质量保证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问题9。李明华(201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对MOOC的认证10。王颖等(2013)认为MOOC质量监控和认证的不足会对MOOC的持续发展带来障碍11。

综上所述,国外对MOOC教学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研究的后续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国外相比,国内MOOC教学研究总体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MOOC中的教与学、质量监控两方面。现有的研究极少涉及MOOC教学质量的研究,尤其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评价MOOC教学质量。

三、MOOC课程特性

1、工具资源多元化: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中国大学MOOC发展已经从学习借鉴阶段进入到了建设实践阶段.呈现出自主推进为主、合作共享等特点12。中国的MOOC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加盟国外的MOOC平台,例如Coursera、Edx、Udacity等,或开发建立国内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目前国内MOOC平台上的资源绝大多数来自于高校相应的课程教师之手,由于语言的障碍.国外优秀的原版英文MOOC资源难以推广.通常会通过本土化实现资源转化。即使对于像计算机通识类课程,在国内的MOOC平台上。也有很多版本,MOOC资源的知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而且,各个高校在教学改革的历程中,课程资源及知识内容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串并形式,因此,完全照搬现有MOOC资源也许不是最佳选择。通常会采用共享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再建立融合本校课程特色的MOOC资源。

2、课程易于使用: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

在移动互联的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平台、在线、多屏幕应用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其关键技术为互联网Web 2.0、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被喻为中国经济担责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互联网+”的提出,衍生出“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应用的关

键技术无疑为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高校学生作为信息技术的受益者理应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操作技巧,以便更加娴熟地应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对

3、课程受众面广: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4、课程参与自主性:MOOC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四、MOOC课程设计思路

俞敏洪在演讲中说过:“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跟互联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可见,技术促进了内容分享和流动的效率,但解决不了 MOOCs 面临的教育问题。 MOOC的本质是教育, 不管 MOOC还是 SPOC、MOOL、MOOR 及其他教育形式解决的都是教与学问题13。有效的在线学习包括四要素:教师、学习环境、课程和学生。网络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且课程目标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特点、风格等。李胜波以学习路径、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课程设计金字塔(图一)为分析框架,以学堂在线、华文慕课、网易云课堂等 14 个典型的中国 MOOC平台为基础,从可以查看的 1388 门课程中选取 622 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学习行为数据、课程基本信息及学习资源的元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总结得出MOOC课程的设计思路14。

在对中国现有 MOOC平台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平台的代表性、影响力和可获得性,选取其中 14 个平台上可见的 1388 门课程(表一),在 2015 年 9 月完成了课程的编码,研究者从平台名称、网址、课程数量、平台面向对象和移动支持五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样本为 622 门在研究阶段可访问的课程。在课程层次上,304 门通用性课程和 262 门针对本科生教育,针对高中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