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f9ecea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7

“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现,是承载主旨的形象。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运用情景交融法写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二是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三是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随堂练笔

任选一个话题,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段或几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200字左右。 ?范文示例 河堤像一条弯弯的眉,我的小屋像眉边的一颗痣,如果没有眉,这颗痣会显得无依无靠;如果没有三家村的几座小屋,河堤会显得荒凉孤单。其实所谓河堤,并不真的是人工筑的河堤,是一座天然的小山,同河床下流的人工河堤相连,阻挡了河水泛滥,产生了堤防的作用,于是不管它是不是河堤,住在这儿的人都叫它河堤。

河堤的斜坡上是一片竹林,竹林里有几棵榆树,伸枝展丫,遮盖了竹梢,显出鹤立鸡群的得意姿态。清晨,树枝上有鸟鸣;午后,竹林里有蝉鸣;晚上,河畔有蛙鸣。生活在这儿的人,不论什么时候,每一个动作都有天然的音乐伴奏。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www.91daoxue.com) 《柳永词两首》第2讲

柳永的幸与不幸

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柳永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有点叛逆精神,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舞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适用话题]

柳永是别离的笙箫

孙守名

很想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独自去武夷山上梅乡茶景村寻访北宋词人柳永的足迹,为的就是他那洒脱、凄婉而又富有诗意的人生。

位于福建崇安的茶景村一带,山清水秀,碧绿青翠,群山连绵起伏,秀水浩渺寂寂,俨然一派世外桃源景象。童年柳永就是在这里汲取着大地山川的乳汁,迈着蹒跚的步履,逐渐濡染出卓绝千古的浪漫风流才情。据说,当年柳永离开武夷山时,清风凝滞,祥云遏止,百鸟朝凤,天地间一片沉静。

走出大山的柳永转眼间就到了而立之年,其间他也像所有的读书人一样选择了仕途之路。在刻苦攻读“四书”“五经”的过程中,忽而就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红颜知己,有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肝肠寸断,有了“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放浪形骸……但这一切,与近在咫尺的功名相比,又何足道哉!

在去京城的远途中,他品尝到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人生况味。他再也不敢“登高望远”,怕的是“归思难收”;也不愿“伫倚危楼”,担心的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他的自负和豪情实在是太过强大,驱使着他如上足了劲的发条跌跌撞撞地奔到了京城。

是北宋的科举抱愧这位旷世的才子!一战而负,内心虽感不快,但他还是轻轻一笑,潇洒地写了首《鹤冲天》,尽吐积压在胸中的块垒。“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啊!在那个几家欢喜几家忧的日子里,他轻轻地转身,一头就扎进了曲巷市井,踏遍红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这是何等的洒脱!

尽管现在看来,柳永似乎有些俚俗甚或低贱,但事实上他的这种选择也可能正是出于一种无奈。宋仁宗年间,社会太平,天下无事,京城繁华绮丽的景象的确为柳永倚红偎翠提供了可能。在受到第一次打击后,柳永没有像陶渊明那样一旦受挫马上选择归隐,也没有像苏轼那样在磨难中用诗文来抒写自己的愤懑,他是带着孤寂和苦闷去到笙箫歌舞中寻找灵魂的慰藉。

深谙音律的柳永一夜之间就在歌馆妓楼里找到了自我价值。那些貌美、清秀的女子带给他的远不止心灵的愉悦,更多的是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柳永饱蘸着无限的深情,挥洒着满腔的苦泪,就着星星点点的烛泪,在声声箫咽中创作出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舞曲词。那些和着离别泪痕的哀婉文词,应着清丽妙美的声调,掠过遥远的星空,传遍千家万户,“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的声名已经传遍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在朝堂内一片狼藉,在朝野外却处处颂扬!按说,他该知足了,但他并没有忘记父母的谆谆告诫,没有忘记济世报国的宏伟志愿。带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他再次加入科举考试的大军。只可恨那宋仁宗器量狭小,哪里容得下这么个浪荡才子。“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胡乱的一笔勾倒了柳永的所有梦想,无边无际的绝望让他暂时熄灭了在政治上的追求。“奉旨填词”,是对命运的自我解嘲,还是对大宋皇帝的愤怒嘲讽?

其实,柳永也并非没有治世的才华。后来,他又参加了考试,这次他吸取了以前挫败的教训,偷偷换了个名字,结果一举命中进士。随之而来的仅有的两年官宦生涯却被鬼使神差地列入《海内名宦录》,其经天纬地的政治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艰难而又丰富的人生阅历使柳永的词作大放异彩。在他的笔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其境界阔远旷大直逼唐人;“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描绘的杭州美景竟引得金主完颜亮扬鞭渡江;“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其思乡怀旧之情令人潸然泪下。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正是柳永酣畅淋漓的才华的具体体现。

带着对俗世的忧虑和对市井生活的热爱,柳永在凄凉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离开尘世的那年,一生磨难不断的政治家范仲淹也走完了生命的征程,两位同样想在中华大地上施展理想和抱负的北宋才子走的竟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殊途而同归,每每想到此处,总是慨叹不已!

一生中,柳永在自己的诗词里写到过无数的别离,这位神情忧郁、情感丰富的诗人的最

后一次与尘世的别离却大大出乎宋人的意料。半城缟素,一片哀声,给柳永送行的全是京城的名妓!威严的朝堂上竟容不下一个才情勃发的诗人,我不知道,那位端坐在龙椅上一本正经的皇帝听到此事会有何感想。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一袭布衫的江南才俊柳永,你是不是还要回来?青翠、俊美的武夷山还在夕阳西下鸥鹭倦归中静静地等待……

【思考】

1.文中大量摘引柳永的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交代了全京城的名妓给柳永送葬的情况,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通过这些词句让读者领略柳永诗歌的特点;说明柳永一生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

2.一是具体说明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二是衬托柳永不为朝堂所接受的落魄。

扫一扫 进入91导学网(www.91daoxue.com) 《柳永词两首》第3讲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重湖(chónɡ) 珠玑(jī) ..豪奢(shē) 千骑高牙(qí) ..B.罗绮(qǐ) 骤雨(zhò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