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1da7a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d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2]p3。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贸市场为终端农产品从产地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到达消费者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户产品缺乏可追溯性,流通时间长、损耗大。生产经营没有达到规模化,因为生鲜农产品具有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在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供应链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安全及时健康等要求,以超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应运而生。

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供应链是指围绕连锁超市这个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存储,最后由超市将生鲜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加工企业、分销商、超市、直到最终消费者联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二)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与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征对比

1.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1)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经营者经营分散、规模小,每一个经营户只占极其微小的市场份额,市场影响力有限。市场上同时存在众多竞争者。由于城市农贸市场以零售为主, 经营者面对的众多分散的消费者,服务对象是周边的小区居民以及小饭店, 消费者规模小但数量众多。

(2)经营大致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地区范围,市场上的商品基本是同质的。农贸市场同类产品经营者所售农产品,来源渠道相同, 购进价格、产品质量、新鲜度几乎没有差别。而且每个商贩所出售的农产品品种有限,很多摊位经营着雷同的蔬菜和水果,大多是常规的时

第2页 (共9页)

令蔬菜水果居,每家所出售的品种一般在 3 至 10 几种不等。 (3)由于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较大的投资,经营成本很低,经营风险不大, 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每个商贩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现在工商管理费也取消了,经营门槛低,城市下岗工人、待业青年,甚至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相对容易的参与或退出其经营。

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如下特征:

(1)超市具有强大的购买信息收集分析系统(基于 POS 系统),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科学把握,建立强大的物流中心,或者与供应商合作优化配送系统,超市比农贸市场更有能力改善生鲜农产品供应的水平—供应及时以保证新鲜程度,供应全面以品种的齐全。超市的这一能力与超市自身组织特点有关,由于超市采取顾客自主选择、统一收款的模式,因此对顾客信息的采集系统尤其发达。

(2)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运营成本高。居民对生鲜超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农贸市场,但农贸市场的销售绩效要高于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虽然进价高、售价低、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但同时其市场运营成本也比较低;与此相对应的是,超市则是一台“昂贵的营销机器”,经营收益高,同时运营成本也高,存在很高的损耗。 (3)超市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利益均衡度要高于农贸市场。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二者的贡献相当。

目前,我国的生鲜超市由于多为单店经营或连锁店的数目较少,成本较高,形不成大进大出的规模经营,进货时不可能得到大供货商的特殊优惠和关照,品种、品质、价格都受制于人。因此,首批生鲜超市的商品无论在丰富程度、新鲜度还是价格上,与周边的农贸市场和其它超市连锁店比,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尽管这些生鲜超市刚开业时吸引了部分赶新鲜的消费者,可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到更实惠的购物场所去了。

二、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3页 (共9页)

据了解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人员为降低成本保证效率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真正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与实施的超市并不多。那是因为实践中有不少力量在阻碍供应链管理。这些障碍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在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3]p17

。小生产是指我国农产品存在着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方式,

不能直接进入市场,难以有效完成流通任务。大市场是指农产品消费面临的是地理位置跨越较大的城市甚至国外的开放性市场。在这样的矛盾制约下,形成了我国目前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主要流通模式。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流通环节,即从生产者到批发市场;二是流通——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两个短链的结合处是批发市场。因此,在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下,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断裂的链,是局部的短链,所以无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

(二)生鲜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较多且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衔接不连贯

许多连锁超市一直以来没有下决心建立以自己为主体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而是大多将业务包给供应商经营。由于有了这道中间环节,超市内生鲜商品的价格就比不过农贸市场,在新鲜度、品种、数量上也不如农贸市场。而且,连锁超市选择的供货商往往是一天只配送一次,而非多次配送,因此造成了生鲜农产品较大的损耗,抬高了经营的成本。同时连锁超市往往没有需求预测管理、需求计划管理,致使采购计划是比较粗糙的和随意的,主要靠采购人员个人根据经验决策,决定采购商品种类和数量。因此通常有比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能很快卖出而变质和腐坏。

(三)生鲜物流配送体系落后

目前我国市场上还缺乏专业化水准较高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

第4页 (共9页)

商,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发展也不快。有调查显示:我国连锁零售业平均每个配送中心担任20个店铺的配送,每辆车承担两三个店铺的配送。而日本的连锁配送中心负责70个分店,只需四、五辆。我国没有一个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店经营的商品实行100%的统一配送率,最多只有60%一70%,有的甚至在50%左右。可见我国连锁组织的规模与配送中心的规模都太小,且相互之间没有实施协同配送,不利于取得规模效益,降低了效率。

(四)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与技术比较落后

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虽然国内目前制造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是农产品物流设施和技术还比较落后,一是生鲜农产品流通以常温和自然物流形态为主,缺乏冷链物流设施和装备。目前,我国汽车运输 70%为敞蓬卡车,只有 30%是密封式厢式汽车,而备有制冷机械、保温箱式冷藏车辆还不到汽车总数的 10%,果蔬等生鲜农产品的冷藏运输率仅为 15%~20%。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储存等环节,冷藏、保温设施严重不足,且未形成链环系统。二是适应现代物流运作要求的农产品仓储设施严重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 50%,发达国家的食品物流成本己普遍降至 20%以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 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 10%左右。据统计,我国的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 50%,而水果、蔬菜的流通费用所占商品价格比例有时高达70%。

(五) 缺乏与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战略合作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企业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尚未建立合作的战略伙伴管理,甚至双方处于利益对立状况。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把渠道伙伴作为产生利润的来源,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关系。由于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一些超市在刚开张需要货品的时候争夺供应商, 后来再压榨供应商, 随意扣押、挪用、拖欠供应商货款等等问题频发, 造成不良影

第5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