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张连城版课后复习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宏观经济学(张连城版课后复习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a2ce7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a

过汇率上升,短期资本会大量流入该国。

6.影响净出口的因素

本国国民收入,外国国民收入,汇率

7.在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是怎么决定的?为什么开放经济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乘数? 8.为什么只要经济运行在BP曲线上,国际收支总是平衡的? BP=NX-F(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为0)

9.简述一国经济内外部同时均衡的条件。如果经济运行偏离内外部均衡的均衡点,宏观经济的失衡会出现哪些状况?为什么? IS-LM-BP模型(P326)

IS=LM

通胀,盈余 BP=0

10.汇率的决定

1.购买力平价是决定长期汇率水平的基础,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汇率是购买力平价。2.利率在短期内影响一国的汇率水平,实际汇率和实际利率正相关。

3.固定汇率下,汇率由货币当局制定;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外汇供求决定。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的政策。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放贷的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劵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不动产信用控制:即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放款方面进行限制。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的税收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

度。

货币制度的内在稳定器:指货币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个方面:利率效应和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利息率效应:通胀时期,当P上升—L1上升,L2下降—i上升—I下降—AD受抑制。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发生通胀时,由于价格上升,相同货币余额能购买消费品的数量减少,即实际购买力降低,会抑制消费需求,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由于利率水平升高从而挤出一部分私人投资而产生的效应。 溢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指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货币政策乘数: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或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都有哪些? A.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C.稳定价格水平:经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

D.平衡国际收支:存在适度官方储备资产前提下的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怎么运用这些工具干预宏观经济的运行? 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税收 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基本类型?它们各自适用什么样的经济条件?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已达到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稳定物价水平,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

4.财政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其效用如何?

政府的税收制度(累进税率调节,所得税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贫困救济等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支持价格,收购过剩农产品)

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水平的下降(萧条时期)

5.货币制度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怎么样发挥作用的?其效用如何?

利率效应(正缺口——通货膨胀——投资性需求减少——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增加)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余额所能购买的消费品的数量减少,实际购买力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

6.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会出现挤出效应? 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IS曲线右移,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根据投资函数可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率上升必然会使私人投资减少,产生挤出效应。而投资需求的减少又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

7.阐述需求管理政策

8.怎样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滞?

财政政策的出台需要取得大多数的共识然后制定实施,内在时滞较长,而为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通常是由各国的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不存在繁琐的立法程序和批准程序,内在时滞较短。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其外在时滞也不同。财政政策是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它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总需求,在乘数作用下,对经济的扩张或收缩会比较迅速的产生影响,外在时滞较短。而中央银行需要首先运用某些货币工具影响货币供给,并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利率,然后通过贷款发放额度的变动和利率的变动影响私人部门的投资,再影响国民收入,外在时滞较长。

9.怎样认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本国财政政策变动对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称为乘数联系,本国货币政策变动对其他国际经济影响称为货币联系。

就乘数联系而言,如果A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本国国民收入增加,A国从外国例如B国的进口会相应增加,这意味着B国的出口会相应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总需求会相应增加,在乘数作用下,最终会拉动B国的经济增长,使该国的产出和就业相应增加。

就货币联系而言,如果A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本国利率上升,A国较高的利率会导致净资本流入的增加,而净资本流入的增加会导致汇率的上升,即本币升值,这又会导致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从而使净出口减少。A国的利率提高以后,投资者会卖出B国的金融资产,买入A国的金融资产,导致B国货币的贬值和利率的上升。最终会拉动B国的经济增长,使该国的产出和就业相应增加。

10.为什么说本币贬值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A国宣布本币贬值,A国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是建立在B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基础上的,从而必然导致B国净出口的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B国的总需求会减少,最终导致B工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减少,导致B国的经济出现收缩或衰退。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必要性:A两大政策对利率的作用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B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C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两大政策的作用效果不同D与它们的时滞差异有关 组合适用的情况

A双松的经济政策(扩张+扩张):经济出现较大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被采用

B双紧的经济政策(紧缩+紧缩):产出出现较大的正缺口即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时期采用

C松紧搭配的经济政策(扩张+紧缩):在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同时又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

D松紧搭配的经济政策(紧缩+扩张):适用于经济过热又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或经济过热但通货膨胀又不严重的情况下。

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组合点的集合。

总供给: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或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中的总产量或总产出。

总供给曲线: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各种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组合关系。

工资粘性:短期内工资的调整是极其缓慢的。 价格粘性

货币幻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工人短期内未感觉到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AD-AS模型解释了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解释了经济波动的原因。 总需求冲击(总需求扰动):指总需求的突然变动对经济运行的一种扰动。(逆向为突然减少,正向为突然增加)

(向上/下的)价格冲击:指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之外的力量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剧烈波动对经济所形成的冲击。

1.总需求曲线是怎样导出?解释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P356

总需求是一个经济社会或经济体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需求曲线是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组合点的集合。

2.从总需求函数的推导过程来看,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哪些?P357

从总需求函数可以看出,总需求函数在坐标上的位置取决于自发需求A和货币供给量M。在四部门经济中,自发需求A即包括自发消费需求Co、自发投资需求Io,也包括自发出口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自发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总需求增加。

3.劳动市场的均衡与总供给曲线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在短期内,总供给也与一个经济社会或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有关。如果假定短期内资本存量和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变,总供给就主要取决于劳动数量,而就业量的多少又与实际工资水平有关。如果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水平与价格水平负相关,即价格水平上升,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对总供给量或总产量的影响过程是:首先,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水平,而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化又会影响劳动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量。在一定总量生产函数条件下,就业量变化影响总产量变化。

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斜率为正,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有什么政策含义? 短期为正——工资粘性,货币幻觉,4图推导说明 长期为垂——4图推导说明。

在长期中,伴随价格水平的上升,所有成本要素的价格都是可以调整的,并且最终会使成本上升的幅度赶上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从而恢复到以前的成本价格比率。而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不会因为价格水平的上升而盈利,即价格的上升不能再刺激企业部门增加产量,因而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不在相关,为一条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