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a8085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38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章末检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 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 ) A.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解析 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垃圾处理中不能随便焚烧,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D。

2.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A.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C.上图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焰色反应有能量变化,所以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 答案 C

解析 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没有产生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称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例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之间的反应,B项错误;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C项正确;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3.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产生

2+

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答案 C

解析 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铁片依然作负极,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故C正确;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由于柠檬汁中含有柠檬酸,溶液呈酸性,LED灯也会发光,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小心地往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答案 D

解析 加入CuSO4溶液后,构成Fe—Ag原电池,Fe失电子作负极,质量减轻,Cu在正极银圈上得电子,生成金属铜沉积在上面使其质量增加。

5.甲:在试管中加入1 g粉末状大理石,加入4 mol·L盐酸20 mL(过量);乙:在试管中加入2 g颗粒状大理石,加入4 mol·L盐酸20 mL(过量);下列CO2生成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V(CO2)同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

-1

-1

2+

答案 D

解析 甲、乙试管中大理石的状态和质量不同,甲中1 g粉末状的大理石,乙中2 g颗粒状的大理石,产生气体的速率甲比乙快,产生气体的量乙是甲的2倍,因此甲曲线比乙曲线斜率大,乙曲线比甲曲线气体体积大,甲比乙先反应完,分析比较可知D项正确。 6.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 A

解析 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误;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提高v正、v逆,B项正确;平衡状态的标志之一是“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C项正确;单位时间内消耗CO(代表v正)和CO2(代表v逆)的物质的量相等,再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实质反映了同一物质的v正=v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项正确。 7.(2018·铜陵市期中)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C(s)+H2O(g)===CO(g)+H2(g),能量增加(b-a) kJ·mol B.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C.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 D.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s)+H2O(g)===CO(g)+H2(g) ΔH=(b-a) kJ·mol,A项正确;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而1 mol H2O(l)变为1 mol H2O(g)时要吸收热量,因此1 mol C(s)和1 mol H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g)吸收的热量大于131.3 kJ,C项错误;由图可知,1 mol C(s)、2 mol H、1 mol O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2(g)放出的热量为a kJ,D项正确。

8.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1

1 mol H2的共价键断裂

H2?g?2H?g?

吸收436 kJ能量

2

? 1? mol O的共价键断裂

21O?g?O?g??2吸收249 kJ能量

2

形成1 mol H2O的共价键

H2O(g)

释放930 kJ能量

A.2 mol H2(g)跟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吸收能量为490 kJ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1 mol H2(g)跟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l)释放能量为245 kJ D.2 mol H2O(g)的能量比2 mol H2(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 答案 D

解析 2 mol H2(g)跟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放出的能量为490 kJ,A项不正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B项不正确;1 mol H2(g)跟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释放能量为245 kJ,C项不正确;2 mol H2(g)跟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2 mol H2O(g)的能量比2 mol H2(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D项正确。

9.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有一种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Zn和Ag2O,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关于该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 B.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

C.使用时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Zn是负极 D.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由Ag2O极流向Zn极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纽扣电池的总反应为Zn+Ag2O===2Ag+ZnO,故Zn为负极、Ag2O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2e+H2O===2Ag+2OH,A项正确;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使用时Zn是负极,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项正确;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即内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即Zn极流向Ag2O极,溶液中是由离子导电的,D项不正确。

10.据最近媒体报道,化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这种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储电量是锂电池的五倍,而且更安全、更环保,其反应原理为2Zn+O2+4KOH放电

+2H2O充电2K2Zn(O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2↓ B.放电时,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消耗22.4 L氧气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OH浓度逐渐增大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正极移动,且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选项A错误;放电时,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则消耗标况下22.4 L氧气,选项B错误;充电时,电解池阴极反应为Zn(OH)4

2-

2-

+-

--

+2e===Zn+4OH,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增大,选项C正确;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阴极移动且发生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