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ba758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2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16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b、主客互相

17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中国结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 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 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18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 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 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