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央财经大学,王文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财政思想史(中央财经大学,王文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c8aec24028915f804dc2f7

《墨子》

?《七患》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荀子》

? 《议兵》事之以宝货,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猒。事之弥顺,其侵入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虽左尧而右舜,未有能以此道得免者也。??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然后节奏齐于朝,百事齐于官,众庶齐于下。如是,则近者竞亲,远方致愿,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灸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譬之是犹乌获与焦侥搏也。

《荀子》

?《议兵》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

穷兵黩武

? 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 文、景帝的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至腐败而不可食。”

? 汉武帝时,大肆用兵,拓展疆域,导致民不聊生。晚年写下“罪己诏”。

思考题

? 1、你认为两大支出对国家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 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军事支出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安排军事支出才是恰当的?

第七个话题

?

官俸-- 薄与厚 官

?《周礼》共六篇,阐述国家官吏的职责。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天官冢宰-邦治;地官司徒-邦教; ?春官宗伯-邦礼;夏官司马-邦政; ?秋官司寇-邦禁;冬官考工记-制造。

《礼记.王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

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诸侯国)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

大夫禄,君,十卿禄。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分田制禄:

(王朝)三公:32000亩;卿:24000亩;大夫:16000亩。

(列国)公侯:君,32000亩;卿,3200亩;大夫,800亩;上士,400亩;中士,200亩;下士(庶人在官者同),100亩。 禄

?汉官分八等十五级:

?第一等俸禄万石;以下依次为二千石;千石;六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一百石。

俸禄支出

?“汉宣(公元前73-前49年)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

万藏于都内为禁钱。”(桓谭《新论》)

?东汉初官吏约为15.3万人。

俸禄支出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官吏数量“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二而已。”(《通典》卷19,《职官一》)

?开元21年(公元734年),官自三师以下17686人,吏自佐史以上57416人。(《资治通鉴》) ?唐中期国家对从一品至九品年需俸禄支出:米18955440石,钱1175094000贯。 ?职分田:一品12顷;九品二顷。 ?永业田:一品60顷。 宋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一:分权。 ?军职--解甲归田。

?中央虽然沿用唐朝的旧制,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但为空衔,再设“平章事”履行宰相的部分职能--行政事务。原宰相的其他职能由“参知政事”负责--副宰相。另外,枢密使掌管军政,三司使掌管财政。

?中央直接控制州县,派遣文官作知州。重要的州再派通判与知州共同掌管事务。 宋 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二:官员与实权的分离。 ?官:只是一种禄位。 ?职:表示一种学识。

?差遣:皇帝或者中央派遣的有实权的人物。

宋 朝

?官俸支出浩大的原因之三:

?恩荫授官:太师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性亲及门客。 ?输粮输钱授官。 ?卖官鬻爵。

宋 朝

?官俸支出相对浩大的原因:半壁江山。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7年),监察御史朱熠曾经上言皇帝:“境土蹙而赋敛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景德(公元1004)、庆历(公元1041)时以

三百二十余郡之财富,供一万员之俸禄,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赡二万四千余员之冗官。”到宋庆元(公元1195年)时,官吏达43000多人。“有一身兼十余俸”者。 俸禄支出

?明正德(公元1506年)以后,亲王30人,郡王250人,镇国将军至中尉27896000人,文职

20400余人,武职100000余人,卫所772,旗军896000余人,廪膳生员35820人,吏51000余人,各项俸粮月数千万。

?“国家经费,莫大于禄饷。”

俸禄支出

?清朝实行低俸制度。京城一品官每年俸禄只有180两白银和180斛禄米;在外文官没有禄米;

在外武官的俸禄只相当于京城武官的一半。

?查钱粮亏空,整饬吏治。 ?养廉银--耗羡

《尚书》

????

?

《周书.周官》

位不期骄, 禄不期侈。 孔子

“禄足以代耕。”

“廪饩称事。” 孔子

《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韩非子》

? 《八奸》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

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 《韩非子》

?《奸劫弑臣》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

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 《韩非子》

?

《亡徵》亡徵之一:

?

??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 《墨子》

?《尚贤上》故古者聖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商君书》

《垦令》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王安石

?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

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 王安石

?方今制禄,大抵皆薄。……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虽泰而不

失为小人。唯中人不然,穷则为小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无十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 ……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 王安石

?故今之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资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

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 ?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 思考题

?你认为国家应该根据什么确定官吏的俸禄水平?

?你认为官吏俸禄的厚与薄与吏治有关系吗?与行政效率有关系吗?

第 八个话题

??

??

社会

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