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配送中心2017年工作计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卷烟配送中心2017年工作计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0de31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a

卷烟配送中心2017年年度工作要点

卷烟配送中心在2017年的工作开展中一是以“精化流程、精细管理、精确核算、精准运营、精到服务”为总体思路,持续推行、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运行,确保卷烟配送中心各项目标、指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依托互联网+,从工作实际出发,以创新思维寻找物流发展突破点,立足多元化配送、跨区域配送等新型业务,谋求卷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要点如下:

一、创新运作模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1.探索新配送服务模式和优质客户差异化配送服务 由于现阶段总客户99%以上的网上订货客户,第一批订单在周日开始采集,直至周三才能收货,订货至送货时间长达72小时,服务及时性较差。不足1%电话订货客户享受着48小时收货的服务体验。

(1)48小时配送服务模式

为改变这一现状全面缩短服务时间至48小时,卷烟配送中心将于信息中心、营销中心商讨协调订单结转的时间和流程方案,将电话订货客户提前一天与网订客户并行时间处理,订单传送时间将提前24小时,卷烟配送中心将通过系统改造、流程再造缩短订单传递到分拣过程的数据瓶颈,运用修改订单结转流程和订货批次等方法,再造分拣优化流程,

将实现全市零售客户收货时间缩短24小时,客户资金占用时间将同时缩短24小时,客户满意度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解决送货人员无周末的休息模式。

(2)打造12小时极速配送模式

首先,由营销中心、配送中心联合根据群体、区域及送货服务半径选定一部分数量优质客户,实施订单优先处理,当日进入分拣计划分拣后,当日实施送货服务(即为12小时分拣送达服务)。更好的为优质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进一步将客户的资金占用时间压缩24小时,优质客户的满意度将提高2个百分点。

2.进一步探索全省跨区配送模式工作。

按照省局要求开展好全省物流跨区域配送工作的实施方案拟定、信息系统搭建、流程梳理、运行标准制定工作,有序推进跨区配送工作。

2017年,卷烟配送中心将积极探索区域物流模式,采取“1+N”的格局,“1”为贵阳市卷烟配送中心,“N”为周边所辐射的区域,如现有代储代送的贵安区域,未来可能开展的龙里、罗甸等区域。通过开展物流资源整合工作,建立物流资源优化新模式,实行物流管控一体化、资源共享最优化、物流运营规模化、综合效率最大化,从而有效解决物流配送倒流、效率低、成本高的现状,使物流整体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贵安新区作为一个全新的公司,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在数据上,贵阳和贵安数据相互独立,由于贵安公司没有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分拣和配送业务全部托管给贵阳市公司处理,因此在贵安产生物流业务时,贵阳市物流系统需要分别处理贵阳和贵安两个地市的业务。随着“1+N”中“N”数字不断加大,贵阳市物流各业务操作员将面临在越来越多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来回切换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由于各地州市信息系统之间未横向贯通,在数据报表,仓储管理、一号工程等环节会出现数据脱节、混乱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贵阳区域物流管控平台,横向贯通区域物流内各地物流系统,实现贵阳物流中心与区域内单位之间的库存合理分配;整合配送域、配送线路,实现打破行政区域的存储、分拣及配送,并根据库存分配情况,建立合理的调拨模式,满足贵阳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务管理。

基于以上运作模式,贵阳区域物流管控平台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建设:

(1)订单采集。订单采取“分区采集”模式,即贵阳区域物流中心下辖各单位各自采集辖区客户订单,采用统一模式按时传输至贵阳区域物流中心,由贵阳区域物流中心统一进行优化任务下发。

(2)准运证确认。贵阳区域物流中心所辖单位的准运证到货地址统一修改为贵阳区域物流中心的到货地址,由贵阳区域物流中心负责到货确认。

(3)财务核算。区域内各地物流费用按贵阳区域物流中心实际发生的费用及结构逐月据实核算;

(4)仓储分拣。在“一号工程”中引入区域物流概念,将区域物流涉及的地市级公司卷烟仓储与分拣合并,视为整体进行码段相关管理;实物库存管理实行混库管理和虚拟库存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分拣打码实行混合分拣方式。

(5)物流配送。配送模式将采取“中转接力”、“贵阳直送”等方式进行,建设资金流平台,确定区域物流模式下的客户货款的归集方式,扣款方式。现金收款原则上按照属地原则按时存入归属地指定银行。

(6)信息共享。根据区域物流中心的信息交换要求,建设信息交换平台,满足跨市、州的平行和垂直两种信息交换方式,确保跨市、州、区的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

(7)贵阳区域物流管控中心应具备模块化添加方式,即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将需要整合的区域按照既定标准,模块化、系统化地加入到区域物流管控中心,免除新建物流信息系统的过程,通过物流资源的整合,最终降低总体物流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持续开展精益管理,提升物流服务、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