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088a1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b

第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1. 顺式作用元件:指调控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反应元件等。它们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来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2.反式作用因子:指真核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包含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R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因子之间相互协同或者拮抗,反式调控另一基因的转录。 3. 操纵子: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照功能相关性成簇串联排列,与启动子、操纵基因等调控元件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实现协调表达。

4.增强子是一种能够提高转录效率的顺式作用元件。 5.真核生物的调控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6.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起转录调控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7.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 8.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是σ亚基和核心酶构成。 9.转录起始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

10.真核生物表达可以在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上进行调控。 11..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规律是? A、基因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

B、诱导表达和阻遏表达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普遍方式。 C、基因表达受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共同调节。

D、蛋白质-DNA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 E、基因表达调控是多层次的复杂调节。 12.真核基因组的特点有?

A.真核基因组比原核基因组大得多。B.真核基因组中只有10%的序列编码蛋白质、rRNA、tRNA。C.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是不连续的,转录后需要剪接去除内含子,这就增加了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D.真核生物是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条mRNA,即mRNA是单顺反因子,许多功能相关的蛋白将涉及多个基因的协调表达。E.真核生物DNA在细胞核内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质,这种复杂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基因表达。F.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不仅存在于核DNA上,还存在于线粒体DNA上,调控既相互独立而又需要协调。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2、信号转导:是通过多种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有序反应,将来自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各种效应分子的过程。

3、第二信使物质: cAMP、cGMP、DAG、Ca、IP3等。

4.受体分膜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膜受体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激酶偶联受体。 5.调节信号转导分子主要包括G蛋白和接头蛋白。 6.各种信号转导机制具有的共同基本规律有?

A、信号的传递和终止涉及许多双向反应。B、细胞信号在转导过程中被逐级放大。C、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既有通用性又有特异性。

7.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有?

.1)cAMP-PKA途径。 2)IP3/DAG-PKC途径。 3)Ca/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第十一章

1. 抑癌基因:一类编码产物起抑制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成的基因。

2.癌基因:是指细胞内或病毒内存在的、编码产物能促使正常细胞恶性转化,即发生恶性变的基因。 3.癌基因包括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2+

2+

4.最常见的抑癌基因是RB基因、P53基因. 5.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A、细胞癌变的多基因协同。B、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是肿瘤研究的主线。 第十章 基因变异与疾病

1.基因变异主要有两种来源的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 2.人类基因组的治病突变可表现为:点突变、缺失、插入、重排。

3.依据基因变异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生物学效应,我们可将其划分为DNA多态性和致病突变。

4.根据DNA序列变异的物理形态及其对基因功能的影响,人类的基因变异可大致划分为:点突变、大片段突变、短串联重复突变(STR)、拷贝数变异.

5.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SNP):给定人群中基因组的给定位点发现的单个核苷酸变异,人群中出现的频率>1%。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可变数目的1~6bp核心单元组成的重复序列,一般总长度<200bp。

拷贝数多态性变异(CNV):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从≥1kbp到超过Mb不等的DNA片段的拷贝数变异,它包括倒位、缺失、插入重复等的拷贝数变异,人群中出现的频率>1%时,称为拷贝数多态性。

6.可使基因功能减弱的DNA变异有:单倍型不足、反义RNA转录/基因组修饰、转录因子基因变异、影响mRNA稳定性的变异、显性负效应。

7.可使基因功能增强的DNA变异有:转录增强作用、增强子的位置效应、剂量效应、SNP创造新启动子、获得性RNA堆积。

8.单倍型:我们将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一组SNP位点组成的基因单位称作单倍型。

9.单倍型不足:是指给定基因的两个拷贝中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另一个拷贝的表达产物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

10.显性负效应:又称反显性效应,是指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参与组成蛋白质复合体的某一成员蛋白产生了功能缺陷,改突变型蛋白虽仍能与野生型蛋白形成多蛋白质复合体,但却使该蛋白质复合体完全或部分丧失了功能,因此可引发显性表型。 第十九章

1、cDNA文库:指含有某种组织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重组DNA克隆群体。以细胞总m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第一链,进而形成cDNA双链,与合适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扩增,由此建立cDNA文库。

2、双脱氧末端终止法(sanger法)原理:在DNA合成过程中不能形成3’,5’-磷酸二酯键而导致延伸终止的原理,利用4种2’,3’-双脱氧核苷酸代替部分脱氧核苷酸作为底物进行DNA合成效应,从而获得在不同部位终止的,长短不同的DNA片段。

3、southern印迹的原理:将待测基因组DNA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状支持物上使之固相化。利用待测基因中一段已知序列作为探针,依据碱基配对即可复性形成杂交分子的原理,检测固相膜上待测基因组中与之互补的序列,并根据探针信号出现的位置和次数判断基因的拷贝数。

4、增色效应:DNA在紫外区260nm处的吸光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6、基因组文库:是指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7 7.试述PCR的原理、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原理: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点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过程,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 步骤:

1) 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成单链(变性); 2) 在低温下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退火);

3) 在适宜温度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引物3’-OH端加入脱氧核苷酸(延伸)。

应用:(可用于基因的体外交换、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分析等研究等许多方面。)

1)分子生物学领域 基因克隆;DNA序列测定;突变分析;基因重组;基因定量;鉴定转录调控序列;转座子插入位点的确定;检测基因的修饰;

2) 临床医学领域 病原体诊断;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器官移植;肿瘤诊断;法医学; 3) 动植物学的研究;

4)其他领域如组织和群体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8、获取基因的4种方式:用PCR技术获取基因,用反转录-PCR技术获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人工合成基因。

3、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及其重要工具酶。

步骤:(1) 获得目的基因。 (2)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载体。 (3) 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 (4) 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5) 筛选并扩增获得重组克隆。

重要工具酶: 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载体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载体是指能够携带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扩增或表达的DNA分子。

特点:(1) 有复制子。(2) 有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3) 有筛选标志。(4) 表达型载体具备完整的转录单位。

第二十一章

1.基因诊断: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针对DNA和/或mRN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这些遗传信息分子的序列,从而在分子水平上确定疾病的病因,具高度特异性。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指DNA序列上发生某个变异(如单碱基置换、少数碱基缺失或插入)后获得或丢失了某一限制性识别位点,使DNA限制性酶解片段的长度发生变化,在人群中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限制性类型,可以用作遗传标志。

3.聚合酶链反应(PCR):一种在体外利用酶促反应获得特异序列的基因组DNA片段或cDNA的专门技术。根据样品来源不同分为基因组PCR和反转录PCR两类。

4.反向点杂交(RDB):是改进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分子杂交技术。将针对各种突变和正常序列的ASO探针固定在杂交膜上,而将原来在ASO杂交体系中固定在膜上的PCR产物改为液相进行杂交,从而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突变。 5.请简述基因诊断的基本流程。

(1) 样品的核酸抽提。 (2) 目的序列的扩增。 (3)核酸分子杂交。 (4) 信号检测。

2.用于遗传分析的代表性直接诊断技术主要有? (1)基因缺失或插入的诊断 1)Southern印迹法 2) PCR法

(2)点突变的诊断 1)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 2) 反向点杂交 3)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3) STR拷贝异常的诊断:常见于脆性X综合征、强直肌营养不良症。 3、用于遗传分析的代表性间接诊断技术主要有?

RFLP连锁分析、基于短串联重复的微卫星分析、基于SNP的单倍型分析。 第二十三章

1.基因治疗的基本方式:基因置换;基因扩增;抑制有害表达或过度表达的基因。

2.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选择治疗基因;利用载体把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表达;选择基因的治疗靶细胞;治疗基因表达的检测。

3.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直接注射法;基因枪法;电孔穿法。

4.基因转移的化学方法: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DEAE-葡聚糖发。

5.基因转移的生物学方法中常用的载体:反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孢疹病毒。

6.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是用腺苷脱氨酶基因来治疗ADA基因缺陷引起的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症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