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域步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城市轨道交通站域步行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267cb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b

带来便利,如书报亭、电话亭、公共自行车停放设施等。随着绿色城市认识的深化,城市的环境绿化工作除部分路段的绿化较差之外整体做的还不错,但应考虑到种植的部分品种的行道树根茎的生长对步行道的破坏并及时对其进行修整。人行道的铺设普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的问题,如盲道的铺设常常中间出现一个井盖或突然中断、人行道两头的路牙子较高不便于坐轮椅的行人出行等。

没有噪声、宁静自然的步行环境能让行人愉悦。穿行的机动车本身就带来一定的噪音,再加上部分素质较低的司机不合规范的鸣笛更是污染环境,嘈杂的声环境影响行人的心情,易降低其对路网舒适度的感知。天津冬季常有雾霾天气,严重影响步行者的健康。商贩占道经营虽然给行人带来了一定方便,但是占用人行道影响正常通行、随手产生的垃圾影响步行道卫生等降低行人的舒适感受。 5、轨道交通站域步行环境优化策略

随着天津市城市多条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的建设,投入使用后构成的城轨交通网络化将促进功能性站域形成、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步行接驳地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构建一个良好的站域步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路网安全性、路网便捷度、路网舒适度三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从这三方面提出步行环境优化策略。 (1) 保障路网安全性

站域步行环境的优化改善首先应保障步行者在行走中的安全。实现人车分离和路权划分公平,减少人车冲突,保证交通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增加设置保障步行空间的相关安全设施,如在人行道的两头设置桩柱障碍防止机动车等对步行空间的占用。

人行道的铺设应考虑到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减少通行的障碍,完善优化过街设施的建设,更好的为各类步行者服务。科学合理的监控设施能够给人一种安全感,减少犯罪产生,亦能为案件调查提供证据。通过交通违法照相取证的监控设置能够有效的规范驾驶员按照交通规则行车,减少对步行弱势群体的行走干扰。照明设施等交通规划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把行人的安全和权利放到首位,综合考虑人行道周围绿化对灯光的遮挡,促进步行环境在现有交通环境下的延伸。

步行环境中人群的疏密程度能够对步行者心理起到认为步行环境安全的心理正向作用。国家建设非封闭小区的政策将促进站域周边商业设施(特别是底商)的开发,有利于集聚人气,夜间街道商户营业时亮着的灯光有助于增强行人的安全感知,有利于增加街道活力。

步行环境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天津的冬季下雪之后不易融化,

14

导致路面湿滑,人行道的铺装应采用抗滑系数较高的材料防止冬季步行打滑,在一些坡度路段设置护栏等设施辅助步行。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降水较少但较为集中,铺设渗透性好的地砖不但能够保证路面不至于积水影响步行,还能有效的回收利用雨水拥有植物生长或其他用途,缓解水资源匮乏。 (2) 提高路网便捷度

行人乐意选择便捷的路径,在站域外围核心区内设置明显的标示指引设施能够快速的发现目标站域位置从而进行合理规划路线,在交通主干道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合理的布置人行天桥、地下过道来优化行人过街,提高步行效率。

对于较宽阔公路处的十字交叉路口,应安装红路灯对车流及人流进行有序的引导,配套相应的过街设施,同时应该考虑行人过街速度,以减少行人的过街等待时间为原则来设置红绿灯的合理调控。

在重点人群密集区通过拓展垂直维度及水平维度的建构对人流进行疏通引导,能有效协调利用多种交通工具与步行相结合进行接驳。Jacobs认为当人行道通行人数超过18人/(min×m)时会感觉到拥挤,通行速度将会下降[24]。通行速度的降低将影响路网便捷度的感知,人行道的宽度建设应尽可能保证步行环境中的正常情况下人流峰值的通行,通过规章法规和设置桩柱来保障步行道不被机动车占道停车。

建设开放式小区和逐步打开已建设封闭式小区的政策将增多路网节点,优化步行路线选择;满足顺路性购物行为的发生,增添步行环境的人气;利于形成专门的微型交易中心,同时能有效减少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 (3) 增强路网舒适度

团簇式的站域规划能对已建成区进行有序引导,形成立体化、复合化的适于步行的城市公共空间。站域步行环境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的联系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景观和绿化中去,在提高行人的舒适度感知的同时增加市民的归属感,减低行人的疲劳感。明确规范道路的使用权,防止步行道被其他交通占用,对占道经营的商贩进行合理引导规范。

步道铺设应考虑到不同的出行群体(强化特殊群体的需求)和综合城市地理环境,选择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材料进行步道铺设,安装供其使用的辅助设施。天津地区冬季降雪较多且不易融化,降水时间较为集中且多,应选择防滑、渗透性好的步道材料。

步行环境质量包括空气、绿化、城市洁净程度、声环境等。良好的空气质量利于户外出行,在步行接驳的同时还能有效锻炼身体,符合现代人的价值选择。环境绿化不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更应有效搭配绿植使之与周围环境融洽,形成符合城市气质的

15

绿色景观。洁净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通过视觉行为直观的影响行人对路网的愉悦度,城市市政应加大对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同时加强卫生城市的宣传,增强人们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的自觉性。较好的声环境受噪声的影响在人们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通过对驾驶员群体进行交通知识宣传,促进其能够合理使用喇叭;在居民区设立相应的减速和禁止鸣笛标示;加大车用消音器等产品的科研投入。

步行环境受到机动车的影响较大,通过政策、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手段强化人们保护步行环境的重要性,如在社区开展与之有关的知识问答竞赛或制作动画视频进行展示等。基于保护行人的安全不断完善交通法规,同时保证严格公正执法,保障步行等通行道不受其他交通方式占用和侵占。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步行交通管理方法和增加步行环境优化科研的投入。 6、结论

站域步行环境的优化是为行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宗旨,与行人感知的满意度紧密相连。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结合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及路径注记分析能较为准确的反应站域步行环境现状,对步行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靶向精准治理提供一定依据支持。当前天津市轨道站域的步行环境普遍存在人行道被占用、人车交互安全性较低、行人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封闭式小区加大绕路距离等情况。因而关注站域R半径范围内行人的需求和强化该区域步行环境的建设,在提高路网安全性、路网便捷度、路网舒适度优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规划站域的功能定位,针对其具体问题优化改善步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HANDY S. Smart growth and the transportation-land use connection: What does the research tell

u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5(28): 146-167.

[2] 吴韬,严建伟. 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对出行选择影响分析[J]. 建筑与文化,2015,10:146-147. [3] J·H·克劳福德,甘海星.步行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计划[J].世界建筑导报.2000(1).16. [4] 2015年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015-09-09,中国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5] 于伟. 天津市绿色慢行空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USDOT.The national bicycling and walking study:Transportation

choices for a changing America. . 1994.

16

[7] 郭湘闽,王冬雪. 健康城市视角下加拿大慢行环境营建的解读[J]. 国际城市规划,2013,05:53-57. [8] 卢柯,潘海啸.城市步行交通的发展——英国、德国和美国城市步行环境的改善措施[J].国外城

市规划,2001,06:39-43+0.

[9] 刘涟涟,陆伟,蔡军. 基于绿色交通系统的德国城市环保交通管理策略[J]. 生态城市2012 ,3

(71):71-77.

[10] 郭湘闽,王冬雪.健康城市视角下加拿大慢行环境营建的解读[J].国际城市规划,2013,05:53-57. [11] 刘涟涟,陆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以弗赖堡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3,

01:104-110.

[12] Monheim R. Fu?g?ngerbereiche und Fu?g?ngerverkehr in Stadtzentren in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M]. Bonn: Dümmler, 1980: 275.

[13] 刁城锋. 香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分析及借鉴[A].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论文

集:1173-1180.

[14] 吴家颖,刘于淳,包贤发,等. 步行城市·乐活街道[R]. 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2012. [15] 杨海鹰.城市步行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16] 黄伟军.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

[17] 陈泳,何宁.轨道交通站地区宜步行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市12个生活住区的实证研究

[J].城市规划学刊,2012,06:96-104.

[18] 黄娟,陆建.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7(2): 48-53.

[19] 邓亚娟,马荣国,胡绍荣. 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区域配套设施规划[J].城市问题.2010(06); [20] 袁文凯,崔扬,周欣荣. 轨道交通市域线站点周边用地及换乘系统布局方法初探[J].城市.2008

(12).

[21] 杜彩军,蒋玉琨.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5(3); [22] Park R S. Improving Pedestrian Access to Transit Stations in Less Walkable

Environments[EB/OL].http://www.walk21.com/papers/Park.pdf. 2010.

[23] Southworth M. Designing the Walkable City[J].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5(4): 246-257.

[24] Jacobs A B. Great Streets[M].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