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第5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佛说阿弥陀经第5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35276b58fafab069dc0235

【众所知识】。

如果我们按照现在一种流行的解法, 「这些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弟子啊!为社会大众所知道啊!『知』,就是说晓得这个人, 『识』,还见过这个人,说明佛的弟子们能够深入群众,弘扬佛法」。这样解释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这个『众所知识』是详细地、进一步地解释这些『大阿罗汉』的境界。什么境界呢?「明心见性」。这里的『众』是表十方三世一切的万法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三人为众,尚未圆满,我们可以与『一心三藏』相对应。三个「如来藏」就是三个人—真人、假人、智慧人;法身、应身、报身这三身功德,也就说无量的智慧德能所知所识。『知』在这里可以解释为菩提果,开了智慧;『识』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涅槃果,断德。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

一般地这两位菩萨我们要在一起介绍。这二人分为佛左右手上座弟子,舍利弗居左,为大;目犍连居右,为下。他们助佛弘法,帮助佛管理大众,功不可没。『长老』,在我们佛法里,是指那些德高望重有身份有权威有教养的修行人,具体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叫「年龄长老」。这个人年龄很大,七老八十,即使他今天刚刚剃度,即使他什么也不懂,他都是一个长老。佛法不坏世间法,人以年老为贵为尊,应该得到年轻后辈的关爱,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关爱老人。

第二种长老叫「戒腊长老」。所谓「戒腊长老」,这个人不管是好是坏,有没有道行,他出家时间很长,有些从小就出家。讲一句世间话, 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穿着出家僧服就有功德。天人鬼神大众因为看到出家人穿的衣服,心里就能种下佛种,所以出家人的功德即在此。即使他是一个破戒犯戒的出家人,这个功德使得他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仍然能够得遇佛法,能够出家。他因为今生今世破戒犯戒下无间地狱,这是不可免的,但是出地狱以后,他仍然能回到出家人队伍中来。所以即使那些假和尚坏和尚,我们也要以恭敬心看待他。他再坏再坏,坏透

了,在将来弥勒佛三会,他一定得度。所以与佛法结恶缘也能得度,因为这个恶缘,他种下金刚种子。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要劝告自己的弟子要穿着出家服,就是这个道理。他再苦,苦不过56亿7千万年。但是我们出家人知道这个法也不要贡高我慢,你如果不好好修行,那几十亿年的三恶道苦够你受。这是讲戒腊长老。

第三种长老叫作「福德长老」。所谓「福德长老」,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戒腊长短,不管有没有道行,这个人到哪里都能得人欢喜。他善解人意,大事小事能上前,见人一脸笑,满面春风。不要说什么原因,人家就是喜欢他,叫「福德长老」。所以我们教化众生要具备这种气质,你到哪里能够让人家欢喜,你讲话就有份量。

第四种长老叫「性德长老」。所谓性德长老,不管年龄大小,不管人品好坏,不管出家时间长短,他有智慧能够帮助人解心结,能够指导人修行,这叫「性德长老」。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四种长老具足的话,那你这个人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在修行队伍中呐,我们要知道相互恭敬,相互取长补短。

那么舍利弗这个长老,很显然他是最起码属于性德长老。怎么性德长老呢?舍利弗还没有出娘胎就是长老,在妈妈肚子里就是长老。怎么长老呢?这里把下面一个菩萨提前讲一讲,叫【摩诃拘絺罗】。摩诃拘絺罗跟舍利弗的母亲为姐弟二人。印度人修行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相互勾通,相互辩论来提升境界,在我们佛法里,也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了。修行人在一起相互探讨,对佛法法理法义的争辩,这是我们修行人修行的一种次第,容易帮助我们开智慧。

那么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弟弟拘絺罗常占上风,那么在那一段时间,这个拘絺罗突然转上风为下风,正在纳闷的时候给他发现秘密,发现姐姐的肚子越来越大。所以心里明白了,姐姐肚子里的这个小外甥,一定是圣人再来。拘絺罗怀有很大的野心,他还想用自己的智慧统一印度的修行人。这在当时来讲,还是指外道修行人。所以一念之下离家出走,一十八载,自以为学的已经圆满,回来后,首先想在自己的小外甥头上做人。他知道,舍利弗七岁的时候登

台,在全国辩论大赛中得到了第一名,当拘絺罗回来找他的小外甥的时候,这个小外甥已经是十七八岁,并且皈佛剃度了。所以一气之下去找佛,心里想, 「我这个外甥七岁就登台夺魁,跟在你这个光头后面,不是糟蹋人才啊」!一开始口出狂言:「把我的小外甥还给我」。佛说, 「还给你不还给你也由不了我啊」!他转念又一想, 「我跟你辩论!如果我赢了,小外甥归我带走;我输了,我把脑袋给你」。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啊!你说他哪是佛的对手啊!所以到最后耍无赖,耍什么无赖呢?他出了一个题,叫作「一切不受」,想以此作为闭门羹。你再讲得好,我不理睬你,你能把我怎么样?没想到佛来个借花献佛,说「你给我的这个礼物,我还是送给你吧」!给拘絺罗进退两难。受吧,自违前言;不受吧,礼本自物。所以这个拘絺罗呢,屁股一拍,逃跑。逃到半路想了想, 「不对头啊,男子汉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又硬着头皮回过头来,把脑袋送给佛。佛讲,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这个时候很乖巧,跪下来剃头了。

拘絺罗在佛弟子中也属于是「辩论第一」,辩才无碍。他有一个外号,叫作「长爪梵志」。长爪,就是他的指甲很长很长,为了干什么呢?什么也不为,他没有时间来剪指甲。所以往往许多外道修行非常精进,祖师大德看到这些外道,真是感慨万分!说这些外道如果能够遇到『如来藏』大法,他是刹那成就!刹那刹那,一秒钟用不到,四分之一秒,六十分之一秒。所以我们不遇正法,你千辛万苦没有用啊!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再讲『舍利弗』。舍利弗呢,原来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想统率全国的修行人。他带领一百个弟子修外道。有一天他看到佛的一个弟子,叫马胜,走起路来四平八稳,言谈举止安然自在。这慧眼识真人呐!不由得上前去攀缘,请问尊者的老师是谁啊?所以有智慧的人,他出语就不凡!如果像那样,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怎么修得这么好啊?这是不是显得俗不可耐啊!所以他看到这个人修行这么好,不是问他自己怎么长怎么短,问他的师父是谁。所以马胜讲了四句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四句偈,当下证初果罗汉。这四句偈实际上就是前面两句偈,因为当时他是修一种自然外道,

他一听这个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因缘分散而灭,马上开智慧,深信不疑。所以当下二话不讲,带领一百个弟子皈依佛剃度,皈依佛剃度以后,七天之内证四果罗汉。这个七天之内证四果罗汉,实际上跟憍陈那没有区别,他也会像憍陈那一样当下证四果罗汉。所以舍利弗跟憍陈那证四果罗汉都是不历修证,无修无证,只从听闻经法,当下成就。

那么我们下面再来讲【摩诃目犍连】。『摩诃』表大,在佛弟子中有许多人叫目犍连,他是大弟子,所以叫大目犍连。目犍连跟舍利弗是结拜的把兄弟,二人有约在先,谁先得道要打一声招呼。打一声招呼的意思嘛,要互相勾通一下,帮助一下子他。他也是带领一百弟子在修行,听说舍利弗带领一百弟子皈依佛剃度,问都没有问一声:舍利弗,你没有了解一下就皈依佛剃度,你没有跟我打一声招呼就带领人马皈依佛剃度。问都没有问,他相信舍利弗是有智慧的人,舍利弗的看法一定是对的,一样皈依佛剃度。

这两个菩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修行人要懂得选择老师,懂得选择法门,懂得分析比较,要懂得抓住当下。只依法,不依人。舍利弗和目犍连都没有看到佛什么样子,都没有了解佛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仅仅听了他的法,嗯,行,马上皈依佛剃度。而我们这几千年以来,为什么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悲剧即在依人不依法。

我上次讲了个笑话,我们现在还不如地方上的凡夫。有一个人到亲戚家里去吃饭,那个亲家首先端出一盘红烧豆腐来,他就狼吞虎咽,亲家笑他, 「哎呀,你怎么这么喜欢吃豆腐」?言外之意,好吃的还在后面呢。而此人不解话中话,还自己给自己解嘲,「豆腐就是我的命啊」!等一会儿又端了一盘红烧肉来了,好了,扔下豆腐,对着红烧肉又是狼吞虎咽起来。亲家跟他开玩笑,「你刚才讲说豆腐是你的命啊」!他又讲,「有了肉我就不要命了」!贪嗔痴都懂得选择法门,是不是他感到红烧肉的法门比豆腐的法门更好啊!我们修行人就这么愚痴。你说『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我就是一句佛号,是不是?也不需要调查,也不需要问一问,他也不管这个话有没有根据,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