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全国区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478d5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9

不正确,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花之君子—莲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画一处)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近 见 其 书 便 有 老 成 之 智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子必蔽吾名!

,分析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11. 结合文章内容......【答案】9. 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10. 这孩子(的名声)将来一定能遮蔽(盖住)我的名声。

11. 文中“七岁善书”“拜请父亲教授笔法”可见王羲之天资聪慧,好学上进,同时又得名家教导,是他成功的原因。

【解析】选自:《书断?王羲之》 作者:张怀瓘 年代:唐

参考译文:

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笔说》,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小,恐怕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拜说:“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

老成大器。”王策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9.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

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蔽:遮蔽,盖住。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天资聪慧,好学上进,同时又得名家教导。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第二句中“惊”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赏析诗的后两句。 13. 试从修辞的角度.....

【答案】12. “惊”,惊讶之意。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新芽。生动形象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十分传神。

13.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 欣喜之情。 【解析】

......

.........

1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

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增加了诗的情趣。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⑦《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青草池塘处处蛙 (2). 烟笼寒水月笼沙 (3). 独怆然而涕下 (4). 会当凌绝顶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6). 朔气传金柝 (7). 不畏浮云遮望眼 (8).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

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遮,缘。

三、语言运用

15. ①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表现出山中情趣。 ...水 清 鱼 读 月 山 静 鸟_____天

②仿写画线句,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______________。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答案】 (1). ①示例:谈 (2). ②示例: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 【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

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与“读”相对的字可以用“谈”。(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要注意例句中所提两事物如“岩石”与“群山”局部与整体、小与大以及意义上的联系,前句是写自然物,后句是写人间情感,抓住此特点仿写。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