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4c266c55270722192ef7c0

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

一 各界青歌赛特点及其发展

1984年,为了选拔优秀歌手,推广中国流行音乐,,中央电视台创办了首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比赛不分唱法,选手分为业余组和专业组。赛场没有麦克,也没用音乐,参赛者只能凭借自己的歌喉来表达音乐。评委由音乐界和电视界专业人士组成,主要采用给不同唱法的选手打分。参赛选手主要是各市县推荐和各个院系的学生,比赛情况经过录制后在电视上播放。此次比赛中港台影视明星陈玉莲获得了此次比赛业余组特别奖。首次大赛并未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观众对此也不是很关注,经过尝试,央视还是决定把青歌赛作为一项常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届。

1986年,第2届青歌赛的最大亮点在于设立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现场直播。通俗唱法的地位得到确认后,使当时的内地流行音乐终于从“半地下”的状态开始正式与观众见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给中国歌坛带来了很大的活力。第3届青歌赛最明显的特征是“西北风”劲吹乐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获奖歌手杭天琪、付笛声、李杰、屠洪刚等声名鹊起。1988年第4届青歌赛,通俗唱法在继续传承“西北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当时的时代风格,感情含蓄而深沉的音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 流。青歌赛,好像一道风向标,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航向。

1998年第8届青歌赛对比赛规则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团体比赛和综合素质考核。团体比赛使选手的团队意识更强,综合素质考核的加入,率先在我国艺术赛事中增加文化修养的考评,使歌手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提升了节目的观看性。而这届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歌手李琼的“唱法之争”,李琼参加了业余通俗组的比赛,演唱了一首极具湖北民族风情的《三峡,我的家乡》,以其嘹亮的歌声和质朴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然而她的分数却排在一、二、三等奖项之外,因为评委们觉得她的唱法不属于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任何一种唱法。但是最后李琼获得了青歌赛历史上的第一个特别大奖,并由此而登上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以一首《山路十八弯》唱红了大半个中国。她的唱法也由此引

发了声乐界关于“三种唱法”的热烈讨论。有关唱法的分类问题、民族唱法①的“千人一声”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李琼事件使人们看到青歌赛的改革和创新精神,青歌赛的每一次变革都切合时代的步伐,是中国音乐的导航。同时也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000年第9届青歌赛增加了“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得到广大观众的积极参与;2002年第10届大赛,增加了歌唱技巧的考核,将大家熟悉的有难度又比较经典的曲目,按难度高低,划分为a、b、c三类,分别乘以1、0.95、0.9的难度系数折算分数,由参赛选手选择性演唱。这项举措,加强了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11届青歌赛以新歌加0.3分鼓励原创作品,希望以此促进优秀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推广,而且该次大赛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分轮淘汰制,开创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

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对赛制又作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在原有三种唱法的基础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组合唱法”,标志着“三种唱法”时代的结束,民族声乐领域内“民族唱法”进入多元化时代【1】。“原生态”唱法的加入极大地使民族音乐的内涵得打丰富,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看点。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的演唱犹如山间田野的清泉,成为青歌赛的一个亮点【2】。受青歌赛的影响,很多地方开始大力关注“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开始重视广大青年对“原生态”音乐的兴趣。

2008年第13届大赛又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取消了“组合唱法”,新增了合唱比赛项目。嘹亮的歌声,磅礴的气势,多声部浑然一体,令所有关心青歌赛的人们为之一振。今年的第14届青歌赛团体赛,更是有着明显的革新,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增设了表演环节,即在不同环节分别进行“艺术素质考核”、“表演素质考核”和“音乐素质考核”。这一举措虽然尚存争议,但无论如何,使其更贴近演唱本身。将观赏性的表演转化为悬念迭出的激烈竞赛,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的历史性贡献,而青歌赛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创新和进步。

二、原生态唱法的概念 (一)原生态

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等。原生

态还包括有原生态种植。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借用了生态学科之“生态概念”【3】。从“原生态”一词由发明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的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原生态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它是一种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抛弃民俗文化。

(二)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这个名词通过青歌赛已被众多人所熟知,它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

每种唱法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并于其他唱法有区别,就如同两种文化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它也是随着地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状态、生活的方式、思想的观念、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在急速变化,因此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应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人民需求相结合,我们要提倡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不同唱法的创新。原生态唱法出现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以其独特的形式,质朴的情感,天然的唱法独树一帜,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产物。

有人质疑原生态唱法的科学性,在笔者看来如何理解“科学性”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往往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和固有的对某种唱法的要求看作是衡量某一唱法的“科学性”。原生态唱法有自己的一套发声技巧、发声理论。在我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保持原生态、浑然天成、自然直观的表现各民族的风格、特点、生活方式,这就是它作为一种唱法所特有的“科学性”【4】。试想一下,如果将原生态歌唱的方法也用美声的理论来演唱,那将失去它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也破坏了它的自然美感。无异于用国外的咖啡体会中国的茶道,结果肯定不是自己想要的滋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原生态唱法多种多样。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拥有每个民族语言、风俗、服装等文化背景,他们都拥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和歌唱风格,也使得原生态唱法形式、内容多样,有多样的作品风格和演唱风格。

这是其他唱法所不能替代的。并且原生态民歌具有很大的即兴性,歌词结构短小,通俗易懂。音乐语言凝练,往往是极为简单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同时原生态歌曲直接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加修饰地追求歌人合一。原生态唱法演唱语言是本地方言,歌唱嗓音圆润明亮,演唱的旋律优美动听。这就是原生态唱法的魅力所在。

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增设原生态唱法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使原生态的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其中,贵州选手侗族大歌“蝉之歌”组合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从初赛、复赛、决赛,一路走来,唱响了侗族大歌《心中想郎》、《你像一兜好白菜》、《妹唱歌、蝉来合,装个憨人去上坡》与《大山真美好》。她们声音如天籁般、感情质朴、与其特有的民族气质令全国观众眼前一亮,是青歌赛独有的一道亮丽色彩。她们的表现征服全场的观众及评委,获得了原生态唱法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创造了贵州选手在“青歌赛”历史上的辉煌。在比赛中她们载歌载舞充分展现本民族歌曲的魅力,将原生态民歌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经过任何加工,没有任何其他修饰,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对原生态民歌的真实反映。在比赛结束后,有记者就问“蝉之歌”组合今后的路怎么走?吴宇珍作为代表回答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以为,原生态唱法的根基就在它最质朴最本色的生活里,这种唱法只属于侗族,属于侗族的生活、侗族的文化,离开了这些,一切都不复存在。作为原生态歌手,我们可以走出去展示自己民族的风采,但是我们必须继续生活在养育我们的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这些话语中我们懂得,真正好的原生态歌手必须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用本民族的水土浇灌属于自己的民族花朵,让它们快乐成长。还有云南选手李怀秀、李怀福两兄妹的海菜腔的表演,让人们聆听到海菜腔的那种高亢、婉转、激昂、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他们富有生命力的歌唱让所有的评委为之倾倒,最终获得了原生态唱法的金奖。

(三)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

原生态唱法语言的母语性,除了演唱用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之外,还有,他们唱歌不是为了欣赏的,而是表达他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意愿。

原生态唱法场景具有不可移植性,它具有千年文化的积淀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追求,原生态所唱的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心,原生态唱法所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