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7123c589eb172ded63b75b

——完善制度,管理育人促规范。为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校团委连续七年统一编印《共青团工作年鉴》,编辑三届《“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团队)评选宣传册》,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成果集》、《团旗下的青春》、《“挑战杯”优秀作品集》等重要资料,不断加强我校团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组织召开分团委书记例会、团副例会、校级各学生组织工作例会、校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联席会,不断完善、规范例会制度,加强各学院、各组织、各部门联系,保证工作顺利有序、积极高效的开展。

——构筑平台,服务育人促和谐。自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实现服务团员青年的目标,推进校园和谐与民主化建设,校团委指导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召开我校第三次、第四次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建立与实施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表常任制;探索专门委员会工作新机制,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代会、研代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办法》,创造性地在学(研)代会下设立提案与委员事务部、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部与学术创新、学务管理、生活服务、创业实践、文体活动、对外联络6个专门委员会,负责专门事务的意见、建议收集,并向有关二级单位积极反映,协助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及时向广大同学反馈解决进度。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各专门委员会与学校各二级单位实现两次“全面沟通,无缝对接”。两会主席出席学校年度工作会议并参加校长工作报告的审议,《中国青年报》曾予以专题报道。两年来,我校青年学生参政议事能力不断增强,各部门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三、校园文化特色发展,创新活动硕果累累

——以校风、学风建设为依托,积极构建高雅校园文化。以我校第七至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通过组织有益于校风、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做到校园活动与学风建设相互融合,促进校园良好氛围的形成。“高雅艺术进校园”、“足尖上的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山音竹韵”民歌大赛、“爱乐中南”送毕业生大型管乐音乐会、“迎

新晚会”、“迎新年游园会”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精品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各民族青年学生的交流与进步。

——以培育科技创新意识为主导,精心打造学术科技创新品牌。以我校第七至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为凸显我校办学特色,以培养我校青年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精心打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希贤杯“系列竞赛、“文澜大讲堂”大型学术讲座等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品牌活动。

2009年,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不仅历史性地有3件作品闯入全国总决赛,并且在最终的评审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团体总分在全国财经政法类高校位列第一,学校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被组委会吸纳为“挑战杯”全国发起高校。

“文澜大讲堂”是以我校第一任校长范文澜先生命名,遵循思想性、开放性和多维度的原则,以“感受名家风采 共享知识盛宴”为宗旨,广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主题的学术报告,使青年学生在学习真知时感受人生哲理,启迪思维、开拓视野。

“希贤杯”系列学术科技实践竞赛的创新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以公务员(企业)面试挑战赛、党史党情(校史校情)大赛、诗歌散文创作朗诵大赛、案例分析大赛、校园主题辩论赛等五大核心赛事为主导,极大的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培育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为推动我校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和谐文明、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文明使者,共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号召,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程”,以“文明教室”、

“文明食堂”、“文明寝室”为主要阵地,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选取“一幢教学楼”、“一个食堂”、“一批文明寝室”为校园文明工程活动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在全校各区域推进,以活动促习惯,由他律变自律,从而有力的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四、社会实践促成才,志愿服务强责任

——聚焦民生,拓展调研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活动,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深入社会,广泛调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四年来,我校共40多支社会实践队获“湖北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共40余人获“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连续四年被授予“湖北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互助友爱,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通过改革与规范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我校建立了志愿者数据库与管理平台,对志愿服务时间与效果进行科学认定、规范统计。通过与洪山区团委合作,在关山街所辖十三个社区开展学生骨干进社区挂职(实职)锻炼,通过学生骨干带动我校各学院与各社区开展对口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挂职学生—全校志愿者”无缝对接的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此外,我校志愿者通过法律援助、困难和残障群体帮扶、爱心支教等活动,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社会,他们用美丽的青春谱写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崇高精神。

——构筑平台,全面促进就业创业。我校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创造一切条件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配合就业指导部门,积极开展“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讲座”、“百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工作,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围绕“体验计划、实践计划、挑战计划”三个创业层次,致力于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予以专题报道。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各兄弟高校的鼎力支持,学校各部门的关心,新老团干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坚定不移的支持团的事业的必然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全校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我校共青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新老团干和广大团员青年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在我校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我校共青团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这些经验主要是:

——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加强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开展团的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坚持以服务青年为根本宗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释放激情、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学风建设,将团员青年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工作的着眼点,让所有团员青年都能在中南大的校园中得到历练和发展,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立足点。我校团委历来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基层网络体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坚持以基层团支部为桥头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员教育活动,并积极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离校党委、团省委的要求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期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