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潜能激励方法探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学教师潜能激励方法探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1e736c5524de518964b7d61

有些学校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未对教师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而是“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从外部看,统一的激励措施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会得到不同的激励结果;从学校内部看,至少不分对象和层次的激励犹如滥施药方,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某些学校在教师激励问题上,虽有激励制度,但常常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激励制度执行力缺乏,激励措施难以实施,或者激励环节走过场,只求大面上过得去,不问细节,没有监督,没有策略,缺乏优利德机构建设。 四、对策研究

人人都有潜能,但潜能都要激励,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在教师以劳动为特征的创造性活动中,没有自觉的积极性是不可思议的。就学校管理而言,对教师进行潜能激励至关重要。激励理论很多,激励策略很多,对教师而言,以下潜能激励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根源激励

“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职工中的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如果能抓住教师这根发展的主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活教师的潜能,学校的发展将走上良心持久的轨道。

5

1、管理行为中的“权治”到“情治”的转变

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目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着“维权至上”的管理现象,这不仅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忽视教育管理的人文因素,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压抑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教师的潜能在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因此,管理者要实行“情治”,工作由“强加”变为“委任”,通过调整管理行为,创造一个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的教学管理环境。这是因为教师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学校领导掌握的更多;而且教师被学校委以重任,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因此,学校领导不应阻碍教师发挥专长,否则不仅会扼杀教师的创意和潜能,而且会扼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管理方式中的“管”到“放”的转变

教育理念转变后,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这里的“放”,是有的放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个性成长,留点工作弹性和空间。由于教师从事的是思维型的工作,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核心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教师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以把个人需要与工作需要之间的矛盾降至最小。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也正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教师就可以随时在家与学校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学校领导也可以借此

6

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避免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3、实现无缝沟通

沟通对于学校提高教师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沟通能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管理能通过教师的业绩反馈来强化教师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强化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教师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来激励教师向学校目标前进,这就是目标激励作用。其次,沟通有利于教师的情绪表达。对于教师的来讲,工作群体是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主要社交场所。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教师的社交需要。同时,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教师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教师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者,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提高。 4、创造机会,加强教师间的交往,增进友谊。

学校要创造条件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提供交往的机会。可以通过学科间的业务交流、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以及工作之余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方式来进行。以此加强教师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达到沟通感情、互相团结、增进友谊的目的。创造条件,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果前面提到的几点是为了营造一个暖意浓浓的“软环境”的话,那么位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就是在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二)、健全机制,多元激励

毫无疑问,任何一所中学均有自己的激励潜能体制,健全与完善激励机制必须明确,对于广大中学教师而言,激励的方式远不止薪金一个

7

方面,金钱是有限的,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在健全激励机制方面,有三个原则需要始终坚持。 1、绩效优先公平公正

这是有效激励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教师认为一些具体的激励措施,如奖金、竞争、晋生、权利等是公平的,才会满意,从而起激励作用,如果不公正,奖不当奖,罚不当罚,不仅收不到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许多消极后果,会适得其反。教师心理不平衡,对学校工作目标存在潜在威胁。

坚持公平原则必须做到:优劳优酬优绩优酬,报酬系统完善;评价系统公平,有客观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予以奖励、培养、重用、提拔;学校与外部薪酬水平等方面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个性区别

激励要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激励的保持透明度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激励表达明确。激励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如果吉利表达模糊不清,就失去了引导的意义。二是激励要公开。在分配奖金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上,教师是高度关注的。并且在激励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上有说服力,也有利于对激励实施监督和约束。三是激励实施要直观。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时都需要对激励的方式与惩罚的方式进行直观地表达,因为直观性与激励的心理效应成正比。激励的个性区别就是要求管理者尊重中学教师的个性发展,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如果对教师的激励过于宽泛、要求过于死板、千篇一律,就不能激励其个性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