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解析及范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解析及范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2095c5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3

界首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解析及范文

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项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传统文化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不感兴趣,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本题由一项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引出话题,“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这些人会坚信总有人支撑着某些事物的前途,在濒临消亡或存在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人苦苦支撑,是一份爱让他们坚守,这些人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榜样。“总有人会”的另一种解读就是某些人推脱的借口,我不做没事,总有人去做。他们以此为托辞,逃避责任,对事物漠然置之。试想,如果人人都这样想的话,那么,总会是悲剧的结局。“总有人会”,是乐观和自信的表现,是希望与期待的体现,也可能是缺乏担当精神的掩饰和不作为的推脱,是退缩和依赖的显现,是缺乏主动性的写照.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①希望、期待、自信; ②依赖、退缩、缺乏主动性;③责任、担当;④盲目乐观;⑤理性热爱;写以上的内涵,都是准

确的立意。文章不限文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拿手的文体写作成文。

评分基本情况:扣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担当42分左右,写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40分左右,其他偏题作文36分左右,严重偏题比如对题目有误解,与作文立意毫不沾边30分左右,其他可根据文面,字数,内容,文体,是不是残篇等情况酌情扣分,目前平均分约37分。(吴玉芹)

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没有扣住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来写。只是降到总有人会如何。2、文体不明,四不像文体较多。3、结构混乱,想到哪写到哪。4、抄袭严重,有同学抄的是前面的论述文。5、残篇较多,部分学生没有结尾或者字数不够

建议:文章可以谈如何保护传承文化的,从传承的方式,传承的意义的角度,见范文前两篇,也可以以小见大,从小角度来说,如范文三从孝顺父母来说。(朱倩倩)

范文: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直让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可我又觉得它离我的生活非常遥远,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清晰和强烈,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华文化要想永葆生机与活力,需要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体力行地去传播、去发扬光大。

在“字以溯源”这个环节中,一位年近七十的外国人理查德·西尔斯花了20年时间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将电子

化的《说文解字》放到网上供人阅览,以新的互联网方式传播了中华文化。

看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场景--抬笔就抱怨汉字难学难写,却忽略了汉字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忽略了汉字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的去看一看《说文解字》,就会更加珍惜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了。试想,一个外国人尚且如此,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理由有畏难情绪呢?

传播中华文化其实有很多方式方法,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而已。 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商业实现。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和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贸易路线,在带动商品交易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现代中国的国际化贸易同样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将我国独有的文化底蕴传递到全世界。

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科技实现。《说文解字》的电子化正是科技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展现出了新的形态和光辉。科技促进文化的传播,文化的传播也渐渐离不开科技的帮助。

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教育实现。孔子学院给全国各地的汉语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汉语的便利,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各国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了解之后的认同,认同之后的喜爱,无不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当然,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传媒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例如我们在观看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它通过电视,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中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一受众群体。《战狼2》也用电影的方式刷新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用电影的方式传播了中华文化。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得益于历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传播中华文化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希望我们都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中华文化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对中华文化提出严峻挑战。能不能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