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单位、代号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军工单位、代号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297e2e8998fcc22bcd10db2

中国军工单位、代号大全

第一机械工业部-民用机械工业部 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 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 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 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 第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部 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 第八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

中国十一大军工集团渊源考证

1949年10,重工业部成立,陈云任第一任部长,何长工任副部长、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长。

1950年5月,重工业部兵工办公室成立,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兼任办公室主任。

1951年1月4日,成立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副主任聂荣臻、李富春。兵工委员会负责确定兵工建设的方针与原则,政务院重工业部兵工总局(其前身为兵工办公室)则负责组织军队武器装备的生产。该委员会于1954年9月撤销。

1951年4月,根据政务院决定,重工业部兵工办公室改组为兵工总局,统一规划和调整兵工生产建设工作,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兼任局长。

1951年6月政务院又决定改在重工业部下设兵工总局,负责组织军队武器装备的生产。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成立统管国防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赵尔陆任部长,张霖之、万毅、刘鼎任副部长,同时撤销重工业部兵工总局。第一 机械工业部主管民用机械工业(即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主管国防工业(即国防工业部)。 这一时期,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命名规则为“××第一工业学校”,如西南第一工业学校(今重庆工学院);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命名规则为“××第二工 业学校”,如西安第二工业学校(今西安工业大学)、华北第二工业学校(今中北大学)、沈阳第二工业学校(今沈阳理工大学)等。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子工业发展。

1958年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划归新成了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同时,第三机械工业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

1960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单位又从第一机械工业部划分出来,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仍然负责国防工业建设。

1963年2月,国务院决定组建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3月25日,王诤被任命为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改称 电子工业部。1988年4月,电子工业部与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年12月,成立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2002年,成立中国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1963年9月2日,国务院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按航空工业、常规兵器、造船工业分设三个机械工业部,即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 (兵器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部)。其中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五管理局、第六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成立第五机械工业部。

1964年11月2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工业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加速导弹工业的发展。 1982年,更名航天工业部。1988年,与航空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1956年7月28日,原子能事业部,1958年改称第二机械工业部,1982年又改名为核工业部。1988年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成立。1999年,成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1979年9月13日,为适应国防工业生产的需要,设立第八机械工业部,任命焦若愚为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

1981年9月10日,将第八机械工业部和第七机械工业部合并,两部合并后,保留第七机械工业部,撤销第八机械工业部。

1982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与农业机械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设备成套总局合并为机械工业部。1987年2月,与兵器工业部合并成立国家 机械工业委员会。1988年4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年12月,成立机械工业联合会。

1982年5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空工业部。1988年,与航天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6月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1983年,第六机械工业部,更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991年1月,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成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至1999年,我国已经形成十个特大规模军工集团,分别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 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2002年,又成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并称“中国十一大军工集团”,受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双重领导。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火箭导弹 钱学森 国防部第六研究院 飞机

国防部第七研究院 船舶 刘华清 国防部第十研究院 通讯

代码 企业名称 地址 中国航空研究机构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市 304所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 601所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江西省景德镇市

603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湖北省荆门市 606所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607所 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 江苏省苏州市(原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内江607所与苏州长风有限责任公司171厂合并成立)

608所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湖南省株洲市 609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湖北省襄樊市

610所 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在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内)湖北省襄樊市 611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 612所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014中心 河南省洛阳市 613所 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河南省洛阳市 614所 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江苏省无锡市 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上海市

618所 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20所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与628所合并) 621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市 622所 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 北京市

623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24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四川省江油市 625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626所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沈阳分院 辽宁省沈阳市

627所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分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628所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中国航空信息中心与620所合并) 629所 结构热强度研究所 西安市长安县 630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33所 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

634所 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市 637所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山东省济南市

640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飞机研究所) 上海市 648所 贵州飞机设计所 贵州省

649所 贵州航空发动机设计所 贵州省

650所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 江西省南昌市 660所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航导弹设计研究所 江西省南昌市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中国航天研究机构

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 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 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 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 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 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 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一院:对外称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156项之一。其519厂(清华机械厂,1964年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时从兵器部划归)在长治。 航天四院:对外称化学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 航天五院:对外称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

航天六院:067基地。对外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凤县-西安。 航天七院:062基地。对外称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万源-成都。 航天八院:对外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管理局。

航天九院:对外称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北京。其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在西安 临潼。

时代电子公司:曾用过航天十院、对外称导航技术研究院的名称。含上海科学仪器厂(即 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所,原属五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771所、重庆巴山仪器厂、 桂林航空电器公司等。 以上八大院。

*****航天科技集团***** 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