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29eb5d080eb6294dd886c95

第一讲 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1.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的教学内容是汉语,它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不是汉族人,也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当我们说“对外汉语教学”时不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对国外华裔教学应包括在内。

? “对外汉语教学”这个词有一定的局限性,更科学的说法应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与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属于同一性质。它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综合的学科。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双语教学。

?在此我们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我们不再区分第二、第三、第四语言,是因为他们基本性质相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2)母语和外语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3)目的语: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 言。常与母语相对使用.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语,这两组概念有交叉:

?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但也有人的第一语言不是母语,反而是外语,如移民到国外的某些人的子女。

?多数人的第二语言是外语或别的民族的语言(非本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 ?因此母语不完全等同于第一语言,外语也不等同于第二语言。

3)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二语言可能是母语,但在更多情况下是外语,也可能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如中国的少数民族学汉语,汉语既不是他的母语,也不是外语,而是第二语言。所以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是一种包容的关系。第二语言包括外语。

?西方有一种观点:以语言学习环境为标准来区分第二语言和外语,凡是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一般称为第二语言,不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叫外语,这种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 3.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任务:是为了揭示和阐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律,以便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具体地说,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4.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与文化因素相结合 ?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

第二讲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一、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性的基础理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等语言现象本身的科学。 ?第二语言教学既要研究语言是什么,又要研究语言怎么教和怎么学。

?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语言学中的结构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给予第二语言教学以启发和指导。

?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吸收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相应的语言本体的研究。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也是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直接理论基础。 1.语言的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言语

?教学要从言语入手,语言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言语是这个抽象系统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像人和张三李四的关系。只有通过言语才能认识和掌握语言,因此教学要从言语入手,而不能从语言规则入手。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

?以声音表示意义,教学要音义结合。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教学首先要着眼于口语。学习语音要密切结合语义,没有语义的声音在语言学上毫无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交际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双向的言语活动,言语活动的能力要靠训练来获得。言语的正确性和得体性都非常重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在不同语言中有所反映,要想学好目的语,就要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要正确处理目的语与学生母语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完整的系统

?按组合和聚合关系运作。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系统和语用规则的教学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只能在某些阶段中有所侧重。 ?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性)

?可以用有限的语言要素和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客观世界与人们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人的天生的语言能力来自于人类独特的发音、听辨音的器官以及人类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社会交际活动的产物。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的开发和利用,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比较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2.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语言能力——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首先提出了“语言能力”的概念。其含义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受遗传因素决定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语言知识可以分为语言要素与语用规则。语言能力即掌握语言要素的能力和掌握语用规则的能力,这是一种内在的能力。 ?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汉字)。

?语用规则:语言使用的规则。即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

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2)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 · H · Hymes)第一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能否判断一个语言形式的语法是否正确。

?能否判断一个语言形式在心理上是否可以被人接受。 ?能否判断一个语言形式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否得体。 ?能否判断一个语言形式的使用频率,是否常用。

?社会语言学家更注重研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并得到了什么结果”。 3.语言功能和意念

1)功能——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由来已久,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曾说过:“社会语言学优先考虑的是言语而不是语言,是功能而不是结构,是语境而不是信息本身,是语言的得体性而不是语言的任意性。”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功能定义,大概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种说法:

?美国学者卡纳尔(M · Canale)又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

?语言学能力(包括语音、正字法、词汇、语法、语义知识和听、说、读、写技巧。)

?社会语言学能力(包括功能、意念、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语体等。) ?话语能力(成段表达能力)对句际关系、超句关系、会话规则的熟悉程度

?交际策略能力(包括回避、简化、母语直译、描述或解释、造词、重复、使用套语、体态语、求助对方、语体转换、语码转换等)

(1)言语行为说:“功能是言语行为,也就是用语言做什么。如问候、拒绝、邀请、道歉等(盛炎1990)“功能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一个个言语行为。”(杨寄洲1993)

(2)语言作用说:“所谓功能,也就是语言的作用,用语言来表达什么思想”。(吕必松1987) (3)交际目的说:“功能指的是交际的目的”。“任何交际都是为了一个或几个目的而进行的”。(张占一1989)

2)功能的定义(李泉1996):功能是利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或手段来完成特定的交际目的或表述需要。

哈里迪(韩礼德1967)对儿童在发展语言时获得的语言功能进行了分类:

(1)工具功能:用语言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获得物品与服务。即” 我要… …” (2)控制功能(调节):用语言支配、控制别人的行 为。即” 你做… …”

(3)信息功能(表征):用语言传递信息。即” 我告诉你… …” (4)互动功能(交往):用语言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维持社交。即” 我俩… …”

(5)表达个人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个性、内心反应,引起他人的共鸣。即” 我喜欢… …” (6)启发功能:用语言询问,借以引起回答,以认识周围的世界。即” 告诉我为什么… …” (7)想象功能:用语言创造儿童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进行文学创作,达到娱乐的目的。

?哈里迪将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 ?观念功能:表达主观和客观的经验。 ?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 ?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