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29eb5d080eb6294dd886c95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 与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各族人民或群体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改造能力及其改造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方式和成果的总和。 二、文化的三个层次:

1.物质(器物)文化 2.制度(社会)文化 3.观念(精神)文化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四、文化的固定模式和跨文化交际

人们常用自己文化社团的观点来观察、概括不同文化的文化特点,并且认为该社团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这种假定的文化特点.用这种方法概括出来的文化类型叫做“文化的固定模式” 。 文化的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数人的特点,但也常常是主观片面的、根深蒂固的。

?美国人:

幽默、随便、坦率、热情、懂得适时赞美、关心对方和家人。追求平等、对老师不盲从,喜欢物质享受、擅长社交、易交易散。话题多元,喜欢聊家庭、运动、旅游和东方文化,要融入美国社会要懂得参加Party的艺术。忌讳直接问薪金、年龄、婚姻状态等隐私。有相当多的人对其他国家的事情比较无知。

?英国人:

有礼貌,守本分,节俭,最有名的公德是排队,有英国人的地方就有排队的现象,守规矩的训练是从小开始的。初相识显得“冷”,含蓄、不露声色,傲慢、要维持高贵的形象,熟悉之后也颇有幽默。喜欢喝红茶,尤其是下午茶。常聊天气、足球等。不要谈宗教及有关君主制的闲话,讨厌有公司标志的礼品。

?法国人:

谈吐优雅、幽默热情,时尚而不失俭约,讲究礼节。认为法语是最优美的语言,对其他语言喜欢吹毛求疵。喜欢艺术、文化、文学、电影、展览、戏剧。巴黎人一生平均要去几十次卢浮宫。以自己的文化自豪,也充分尊重中国的文化,是欧洲国家中最懂中国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表示迷惘。保守、不团结,喜欢单干,不太守纪律,但不喜欢赴约迟到。很少上门做客。如遇盛情邀请,要带花或巧克力给女主人。忌讳用核桃待客,厌恶墨绿色,忌送黄花。不谈个人、钱、政治。

?德国人:

严谨、守法,遵守交通等一切规则,甚至家里茶杯、咖啡杯不能混用。注重环保,垃圾分类精细。对德国汽车工业很自豪,愿意谈论。打招呼互称头衔。接电话先报自己的姓。常聊音乐、科技、艺术、建筑、德国的乡村风光等话题,啤酒和足球是不可缺的。忌谈希特勒,是最

大的禁忌。不谈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约会要准时,失约要电话取消。公共场合不能发出咀嚼和喝汤的声音。上门做客要送女主人花,忌送红玫瑰、郁金香。

?俄罗斯人:

受教育程度较高,谈吐文雅,喜爱艺术。人们有失落感,同时有很强的自尊心。有特殊的交往规矩:让烟时,不能只给一支,要递上烟盒让其自取,不要一根火柴点三个人的烟。男人吸烟要征得身旁女人的同意。出门时帮同行女士穿大衣,拉大门。谈话时看着对方不插话,表示尊敬。上厕所要说委婉语。握手要脱手套,不摇对方的手,一般关系要轻握,关系好可用力。对年长妇女别先伸手。公共场所低声交谈。忌黑色,送鲜花要送单数。

?意大利:

热情好客,如被邀请不能拒绝,否则是不礼貌。在路上见面一般是握手或简单打招呼,进行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一定准时,互赠商务性礼品很常见。喜欢谈足球、家庭或公司事物、当地新闻等。避免谈橄榄球及政治。午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般要吃2~3小时。

?跨文化交际

定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第二 语言中存在的与第一语言不同的文化现象、风 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其中的某些部分学习者 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从而形成了语言学习 中的文化障碍甚至冲突。因此,在教学中,必 须结合有关的言语材料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 学,以消除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避免引起 文化冲突。

?文化的冲突与适应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文化的适应或接受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兴奋期,或称观光、蜜月期。对第二文化的一切感到新奇和有趣,觉得兴奋和激动。

?挫折期。蜜月已过,由于语言上的隔阂,生活上的不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所谓的“文化昏迷”或“文化震荡”。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以及某些生理方面的不适,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对大多数人来说,“文化昏迷”或“文化震荡”会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步消失。

?逐渐适应或调整期。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对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适应,人们渐渐地重新找回了自我,开始慢慢适应了第二文化。

?接近或完全复原期,也称适应期。接受了新的文化,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不再受文化环境的干扰了

五、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

?语音系统中的文化因素

?词汇系统中的文化因素

?语法系统中的文化因素

?语用系统中的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语言课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二是文化课教学。语言课的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课的文化教学性质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 ?语言课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就必然包含文化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就能对这些语言材料包含的文化内容有所了解,但语言课的中心不是文化教学,当然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

?文化课是为高年级和汉语言本科学生开设的专门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六、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重要的、必需的,但不是无限制的、无原则的。概括地说,文化教学的根本原则是: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即使是交际文化因素的教学也还要考虑到:

?与语言教学的阶段性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适时性; ?与文化教学的服务性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适度性; ?与学习者真正的需要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针对性;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前者要求学习者不要以为自己的文化规范是他人都接受了的文化规范;后者要求学习者不要轻易地用自己的文化规范去评判其他文化的“是非优劣”。

?事实上,教师自己也要增强对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之处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即教师不要以为目的语文化都是学习者知道和接受了的文化,同样也不要用目的语的文化规范去衡量学习者所持文化的“对错好坏”。跨文化教学要求师生双方既应注意文化的差异,又要注意对文化差异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适应。

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

?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具体的教学方法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

明等。

?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只教语言,不介绍跟语言理解和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知识背景;二是把语言教学仅仅当成传播文化知识的途径,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