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对外汉语概论ppt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29eb5d080eb6294dd886c95

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系。认为促进学生理解语义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感官体验,一般是视觉经验。

3)代表人物:贝利子(M.D.Berlitz德)、古安(F.Gouin法)、帕默(H.E.Palmer)

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纯正的语音;掌握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使用外语进行思维;掌握基本的句子,以应付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

5)基本原则

① 直接联系的原则。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不用学生母语和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②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语音和口语是语言活动的基础,外语教学应从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入门,应该在听说的基础上学习读写。

③ 以模仿为主的原则。不先讲解语法规则,先通过各种模仿手段反复练习所学的句子,形成习惯,达到脱口而出。通过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④ 句本位原则。不是孤立的单词加语法规则,而是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记住 一定量的基本句型,就可以按“类比”和 “替换”的方法进一步构造新的句子,以满 足需要。

⑤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的原则。幼儿所学的语言是当代通用的语言,是有限的常用的语言材料,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过时的语言,因此外语教材应以当代通用的活语言,以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为基本材料。

6)教学过程:

?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教师在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时,教师首先要通过手势、图片、实物、例子或其它方式把意思表达清楚。

?学生模仿跟读:让学生朗读短文、短剧或对话中的一部分。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领读课文,以便学生模仿跟读;学生经过多次模仿,直到重复正确为止。直接法特别强调正确的发音和语法,不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由学生自己改正。或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

?师生问答练习:课文处理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完全理解新讲的语言材料,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或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教师的提问。

?会话操练:当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解了新的语言材料之后,教师一般要就日常生活的问题向学生提问,然后鼓励学生用已操练过的那些语法结构互相提问。

?听写练习:听写是直接法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练习形式,它常被用以巩固和检测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听写通常以下列方式进行:教师第一遍以正常的语速来朗读短文,学生听;第二遍时,教师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读,并在短语间适当停顿,以便让学生记下他们听到的内容。最后,教师以正常语速再读一遍,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听写。

?用归纳法讲解语法:与语法翻译法相比,直接法从不先教语法规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听说外语以归纳法的途径学习语法规则。

教师一般准备一些精心选择的语法例句,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新句子与已学句子之问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这些例句所借助的语法规则。通常用填空练习来让学生归纳出他们需要填进例句中的语法规则,这些例句往往来自课文。

?分级作文练习:写作是被用来巩固和评估所学内容的一种手段。写作训练一般应该遵循下列顺序分级:第一步,重述熟悉的课文;第二步,写出教师口头讲述的故事;第三步,自由作文。

7)评价

直接法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教学法流派,它的兴起是外语教学史上的一场改革,对外语教学从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起了关键的作用。开辟了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把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变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它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进行自然的口语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同时也有学者批评该法把儿童学习母语和成人学习外语混为一谈,忽视母语和翻译有用的一面,偏重感性,忽视理性等等。虽然对该法的评价一直存有很大争议,但它对后起的教学法却一直产生着影响。

8)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直接法所倡导的直接用目的语上课的原则值得借鉴。用目的语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学习第二语言必须浸泡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这让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是最好不过的。然而尚有不少学生没有来华的条件,只能在自己国家的课堂上学习,社会和家庭都缺少汉语的环境,如果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教师再较多地使用学生的母语,那就意味着学生根本没有学习汉语的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生掌握地道的汉语是不可想象的。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听不懂汉语,有时这成为教师上课不讲汉语而大讲学生母语的借口。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不擅于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汉语输入,不善于运用学生能理解的汉语和其他直观手段。

当然我们也不能像直接法那样排斥运用学生的母语。适当地使用母语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当教师的汉语解释以及其他直观手段都无助于学生理解时,恰当地运用学生的母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其他练习。

直接法创立了许多实用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它的许多教学原则体现在贝力子学校所倡导的教学口号中,很值得我们借鉴——不要翻译,要示范;不要解释,要动作;不要讲述,要提问;不要模仿语误,要纠正;不要用单词说话,要用整句;不要追求快进度,要与学生同步;不要说得太快、太慢、太响,要自然地说;不要急躁,要放松;不要随意授课,要注重教学设计。

?听说法

又名陆军法、口语法、结构法。与直接法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1)基本特征

听说领先、句型操练、对比分析。 2)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在现代语言教学法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莫尔登用以下五点概括听说法的基本语言观和教学观: ?语言是口头的,不是笔头的;

?语言是本族语者说的话,不是某人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说话; ?语言各不相同;

?语言是一种行为,而行为可以通过“做”而成为习惯; ?教授语言,而不是教授关于语言的知识。

3)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弗里斯(C.Fries美)、拉多(R.LaDo美)等。

4)教学目标:

听说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包括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准确的发音、阅读理解能力和在写作中使用正确句子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能力;远期目标,或称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象本族人一样,能够自如地运用目的语。

5)基本原则

① 听说领先,入门阶段只练听说,不接触文字,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入门以后先从听说导入,然后教读写,以培养口语能力为首要目的。

② 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以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大量实践,形成习惯,达到自动化运用。

③ 限制母语和翻译的使用。

④ 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难点,安排教学顺序。

?语法教学靠归纳性类推,而不靠演绎 性的解释。 ?词汇量严格控制,而且通过上下文学习。

?严格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 惯。正确答案立即给予强化。 ?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录 音、语言实验室、视听设备)

6)教学过程:

教学一般分三步完成,即采用“三P步骤”——呈现、练习、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教学情景,以呈现所教的语言点,比如出示一张许多人正在度假(游泳)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图中的人物是在工作还是度假,然后指出他们是在度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他们正在度假”这个语言点进行操练,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展示其他类似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做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在一个度假胜地,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创造自己的句子,叙述人们在度假地的行动和状态,并在口头表达后写成短文。

7)评价

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从而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该法不完全排斥使用学生的母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法的片面性。它发展了一整套形成语言习惯的操练体系,并把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使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但该法过分强调机械操练,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过分强调听说,忽视读写,语、文分家。学生缺少学习的后劲。然而该法仍不失是一个影响巨大,使用范围很广的教学法体系。

8)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听说法的贡献之一,是把语言实验室引进外语教学中,弥补了教师口语不好的缺陷,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机会。随着电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潮流、更是趋势。教师把所要讲述的内容,适当地加上音效、文字、图片、动画或视频资料,利用网络等手段可提供增进学生创造思考力的环境,学生将会学得更好。深入地了解并有效运用计算机教育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现在我们都强调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教学容量大、课时有限,如果在教学中还使用过去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应该尽力去改善汉语教学的手段。要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电脑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尽可能多地在各地建立汉语教学资料站,以满足教师对教具、教学资料和各种软件的需要。此外,应通过互联网使汉语教学立体化,教学质量会大幅度提高。

?视听法

?1)基本特征

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 ?2)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同时受完形主义心理学影响。

3)代表人物:古根汉(G.Gougenhein法)、 吉布里纳(PGuberina南斯拉夫)

4)教学目标:

视听法在初创时是一种面向成人的短期强化的教学法,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就日常生活题材内容进行口笔头的交际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在情景中能快速和正确地作出反应; ?对基本结构和句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5)基本原则

① 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加深记忆。图象与声音相联系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使图象(情景)单独呈现,学习者也能自动作出反应,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直接用目的语表达思想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中介作用。

②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言语活动也总是受情景制约。视听法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有利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整体结构感知,视听法通过一组组图象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以语音为例,不仅是要求发音正确,而且要在掌握整体结构(包括发音、声调、语调、节奏、旋律)的基础上,再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词汇、语法也是通过图象所呈现的情景,先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听说先于读写,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教材以对话为主。课上一般不用学生的母语。但注重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难点。

6)教学过程:

⑴感知(学生观看幻灯或电影)⑵理解(教师讲解生词、语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容)⑶练习(模仿、重复、记熟、问答等)⑷活用(自由表达等)。强调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在视听条件下(幻灯、电影、录音机等),进行。

?视听法所使用的教材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主题。比如,认识、旅行、房屋,宿舍、家庭、问路等等。视听法先选词汇,再选情景,根据情景再选结构。而所选词汇又是从实际日常交际中筛选出来的。总量约1600个左右。选择词汇的办法是,先用磁带记录自然交际对话。再对这些对话中的几十万个词进行研究。然后节选频率在29次以上的词作为最低词汇量;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