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完整word版)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e31d7f3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f4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西师版)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知识要点

1、整十整百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用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 = 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最后一把两次乘得积相加。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积的变化的规律:(1)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A倍。(2)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3)积不变的规律: 一个因数扩大A倍,加一个因数缩小1/A倍,积不变。

4、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5、解决问题:(1)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可先算出每一份的数量,再乘以总份数;也可以先算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2)“归一”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的路程等,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 6、0乘任何数都得0。 二、典型例题

1、口算:50×12积的末尾有( )个0;26×40积的末尾有( )个0;30×80积的末尾有( )个0;50×80积的末尾有( )个0。

2、口算43×10时,可以这样算:43个( )是( );也可以这样算:在43的后面添( )个0。 3、 4 6

× 3 5

2 3 0 ……( )×( )的积 1 3 8 ……( )×( )的积 1 6 1 0 ……( ) +( )的和 4、21个14连续相加的和是( );35个20的和是( );24的32倍是( )。27个50相加的和与50的( )相等。

5、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 )×( ),或者是用( )÷( )=( )来进行检验。

6、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积是( ),它们的差是( )。

7、小花今年10岁,奶奶的年龄比她的7倍多3岁,奶奶今年( )岁。 8、2 ×42,当 里填( )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使积是四位数, 里可以填( )。 9、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要浪费水( )克。 10、根据规律填数。

(1)2,3,5,8,12,17,( ),( )。 (2)1,20,3,15,5,10,( ),( ),( ),( )。 (3)1,4,9,16,25,( ),( ),( )。 (4)1,1,2,3,5,8,13,21,( ),( ),89。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 )位数和( )位数。

12、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0, 所得积的末尾( )。

13、同学们乘船参加夏令营活动,这艘船四等舱有15个房间,每间有12个床位。同学们住满了11个四等舱房间后,还剩9人。共有多少人参加夏令营活动? 注意:这道题中“四等舱有15个房间”是无用的条件。 (1)同学们住满11个四等舱房间有多少人? 12×11=132(人)

(2)共有多少人参加夏令营活动? 132+9=141(人)

答:共有141人参加夏令营活动。

14、有22所学校参加体育训练,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参加训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1)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同学有多少人? 18×4=72(人)

(2)参加训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72×22=1584(人)

答:参加训练的同学共有1584人。

方法二:(1)22所学校共站了多少列? 4×22=88(列)

(2)参加训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18×88=1584(人)

答:参加训练的同学共有1584人。

15、3箱矿泉水共有36瓶,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方法一:(1)每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36÷3=12(瓶) (2)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12×24=288(瓶)

答:24箱共有288瓶矿泉水。 “归一”法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用乘法求出总量。 方法二:(1)24箱是3箱的多少倍? 24÷3=8

(2)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36×8=288(瓶)

答:24箱共有288瓶矿泉水。 16、全团有23人到西山景区旅游,索道观光车限坐4人,零售票价15元/人,团体票价12元/人。(10人及以上可购团体票。)(1)全团上山至少要坐几辆观光车?(2)全团人购票至少要多少元? (1)全团上山至少要坐几辆观光车?

23÷4=5(辆)……3(人) 5+1=6(辆) 答:全团上山至少要坐6辆观光车。 (2)全团人购票至少要多少元?

23÷10=2(倍)……3(人) 10×2=20(人) 20×12=240(元) 240+15×3=285(元)

答:全团人购票至少要285元。 第二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知识要点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1、意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方形表面的大 的总长。 小。 不2、使用长度单位:米、分米、面积单位:平方同单位 厘米。 米、平方分米、点 平方厘米 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3、计算长+宽=周长÷2 长=面积÷宽 公式 长=周长÷2-宽 宽=面积÷长 宽=周长÷2-长 相已知 必须要知道长、宽, 才能求出长方形同的周长、面积。 点 条件

2、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1、意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不的总长。 同点 2、使用长度单位:米、分面积单位:平方米、单位 米、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边长=周长÷4 边长=面积÷边长 相已知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同长、面积。 点 条件

3、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积单位; 厘米、分米、米、千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表面、地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高矮长短或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

5、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厘米2,还可以写成1cm2。(如橡皮、邮票、硬币等。)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成1分米2,还可以写成1dm2。(如课本面、书桌面等。)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写成1米2,还可以写成1m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6、1m2=100dm2 1dm2=100cm2 1m2=10000cm2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高级单位前面的数×进率

7、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前面的数÷进率

8、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三、典型例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边长是( ),它的面积是( )。

2、把两个长是10分米,宽是5分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为( )。

3、正方形的面积256平方分米,它的边长一定是( )。

4、至少要( )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

5、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周长(不一定相等 )。 6、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 无法比

较)。

7、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中,裁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0厘米。要配上一张和桌面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1平方分米需要6角钱。这块玻璃要多少钱?

80×80=6400(cm2) 6400cm2=64dm2

64×6=384(角) 384角=38.4元

答: 这块玻璃要38.4元。

9、张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4千克,每千克可卖3元。这块菜地的白菜一共可卖多少钱?

16×8=128(m2) 128×4=512(kg)

16×8=128(m2)128×=512(kg) 512×3=1536(元) 答:这块菜地的白菜一共可卖1536元。 10、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75千米,洒水的宽度是10米,洒水车行驶8分钟后,被洒水的地面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方法一:(1)洒水车每分钟洒水多少平方米? 75×10=750(m2)

(2)洒水车行驶8分钟后,被洒水的地面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750×8=6000(m2)

答:被洒水的地面面积约是6000平方米。 方法二:(1)洒水车8分钟行驶多少米? 75×8=600(m)

(2)洒水车行驶8分钟后,被洒水的地面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600×10=6000(m2)

答:被洒水的地面面积约是6000平方米。 11、有一根绳子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

(6+4)×2=20(m) 20÷4=5(m) 5×5=25(m2)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 第三单元 三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一、知识要点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和分母。 2、商的变化规律: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

3、积的变化的规律:(1)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A倍。(2)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3)积不变的规律: 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缩小1/A倍,积不变。 4、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时,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那么商一定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是两位数。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先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按照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算出结果。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记住:A. 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二、典型例题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十位或百位)。430

÷5的商是( )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位。 2、 73÷5,要使商是三位数, 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二位数, 里最大填( )。

3 27÷7要使商是三位数, 中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 中可以填写( )。 4、25的8倍是( ),630是9的( )倍。 5、估算的结果可能比计算结果( ),也可能比计算结果( )。

6、357÷9的商大约是( ),18×21的积大约是( )。 7、两数相除的商是19,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3倍,商为( )。两数相除的商是15,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3倍,商为( )。

8、两数相乘,积是6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为( )。

9、如果 ÷ =6,那么( ×3)÷ =( )。

10、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则积扩大( )倍。

11、一个长方形的长不变,宽扩大5倍,面积扩大( )倍;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5倍,面各扩大( )倍。

12、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 )。 13、5 3÷2的商大约是300, 里可以填( ); 84÷4的商大约是200, 里可以填( )。 14、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有24支,平均分给在个班。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 方法一:24×12÷3=96(支) 方法二:12÷3×24=96(支) 方法三:24÷3×12=96(支) 答:每班分得水彩笔钱96支。

15、养殖场里养着鸡和鸭一共408只,其中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请问养殖场里鸡、鸭的数量各是多少? 408÷(3+1)=102(只) 102×3=306(只) 答:养殖场里鸡的数量是102只,鸭的数量是306只。 和倍问题的解法:和÷(倍数+1)=小的数 小的数×倍数=大的数

16、一本书有500页,小红看了一个星期后还剩325页没有看。小红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500-325)÷7=25(页) 答:小红平均每天看25页。 四、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1、物体或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旋转和平移的共同点: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 旋转和平移的不同点:旋转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平移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2、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样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

对称轴。 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的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画图: (1)画对称轴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2)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记住: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知识要点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百分位。小数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一位一位地读出即可。

3、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0.01。

5、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的十分位上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的百分位上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6、小数改写成米、分米、厘米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米。小数的十分位上是几就是几分米。小数的百分位上是几就是几厘米。(如:12.68米就是12米6分米8厘米)

7、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子写在十分上;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分子的十位上的数写在十分位上,个位上的数写在百分位上。

8、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加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9、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那么就比十分位上

的数,十分位上大的那个小数就大。这样依次比较每一位小数。

10、一位小数的小数部分表示十分之几,写成分数时,分母就是10,分子是十分位上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写成分数时,分母是100,分子是十分冬天和百分位上的数。 二、典型例题

1、8.67是由( )个1、( )个0.1和( )0.01组成的。

2、0.28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的。

3、一个小数,十位和百位上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4,百分位是9,这个数写作( ),读作( )。

4、2.16元是( )元( )角( )分。

3.17米=( )米( )分米( )厘米 0.95元=( )分 60厘米=( )米 第六单元简单的统计活动

1、统计表由标题、横栏、和竖列组成,填写时要对应填入数据。

2、“合计”表示将数据相加汇总,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

3、统计图由标题、直条和横轴组成,统计图中每个人格代表1个单位;在给统计图涂色时,注意涂色的位置和数量的多少应和统计表中数据库一一对应。 4、统计表能清楚地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而条形统计图则更具有直观性,能清楚的表示出图中各种数量的多少。

简单的数量关系:

1、加数+加数 = 和 和 -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2、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差 = 被减数

3、因数×因数 = 积 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4、被除数÷除数 = 商 被除数÷商 = 除数 除数×商 = 被除数 5、速度数×时间 = 路程 路程速÷度数 = 时间 路程速÷时间 = 度数 6、单价×数量 = 总价 总价÷单价 = 数量 总价÷数量 = 单价